如何防疫
家有小寶貝的爸媽,不免擔心病毒悄悄入侵,如何超前部署防疫,完整資訊一次公開!
0~1歲嬰兒
不會說話的寶寶只會咿咿呀呀,或是用哭來表達需求,若不幸嬰兒確診該如何第一時間發現?嬰兒確診症狀會很嚴重嗎?嬰兒確診發燒該做哪些處置?未滿1歲嬰兒能快篩嗎?還是要做嬰兒pcr?當寶寶莫名哭鬧不休,爸媽總會警覺孩子身體有異,但平時該怎麼觀察1歲以下嬰兒的健康狀況,本文一次告訴你! 推薦閱讀: 想要快篩準確!圖解正確採檢角度、家長幫兒童快篩四步驟 防疫小撇步!維他命C發泡錠怎麼吃最有效? 預防嬰兒確診!「ABC評估法」觀察健康狀況 嬰兒抵抗力不比成人,成人確診都有重症危機,更何況是嬰兒確診?高雄市護理師公會理事長周汎澔為了解決爸媽擔心嬰兒確診的問題,提供一套「ABC評估法」,她表示嬰兒不會表達,這時就要仰賴爸媽的細心觀察,以及早進行診療措施! 嬰兒ABC評估法 項目 觀察重點 送醫時機 A外觀 (英語:Appearance) 觀察孩子的外觀及活動力 缺乏活力、低張力表現、眼神異常、無法安撫的躁動與哭鬧情形 B呼吸 (英語:Breath) 注意孩子的呼吸會不會太快或太慢 新生兒(出生~28天): 30~40 次/每分鐘 嬰兒(1歲以下): 20~40 次/每分鐘 胸部上下起伏為呼吸一次,若超過以上數值須送醫 C循環 (英語:Circulation) 觀察孩子的皮膚顏色 皮膚蒼白發紫或有大理石斑須送醫 (參考資料:高雄市政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莫名哭鬧當心是嬰兒確診不舒服 嬰兒確診了嗎?6症狀先看診 遇到家人確診或是嬰兒的同住照顧者確診,該馬上幫嬰兒快篩嗎?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受訪時表示,由於多數嬰兒確診都屬於輕症,症狀如同感冒一樣,建議不需要家人或照顧者快篩陽性就幫嬰兒快篩,但若出現以下症狀可先安排看診,讓醫師評估嬰兒狀況: 1.發燒超過38度 2.活動力降低 3.咳嗽 4.寶寶不肯吃,吃了就吐,有可能是喉嚨痛表現 5.奶量降低、食慾減少 6.喝奶或吃東西時哭鬧 是否該做嬰兒快篩還是嬰兒pcr?由於病毒量在第3天最高,若是馬上快篩,準確度可能不高,因此可依醫師看診後決定。 延伸閱讀: 兒童確診怎麼辦?送醫症狀、居家照護重點與解隔原則,爸媽快筆記! 全台兒童綠色通道、防疫門診懶人包!就醫條件、預約方式、醫院名單…一次看 自組防疫包!必備藥品醫材、嬰幼兒防疫清單,環境清消這樣做才對!
家有0~1歲寶寶是爸媽最憂心的階段,此時期嬰兒免疫力差,儘管他們出生時帶有媽媽留在血液中的「IgG」抗體,但仍無法抵禦猖狂病毒的侵襲。在人心惶惶的疫情間,爸媽該如何做好防疫措施,增強嬰兒抵抗力食材、嬰兒副食品菜單有哪些?若是真的要外出,該準備什麼防疫小物呢?以下避免嬰兒確診7大重點,爸媽快收藏! 推薦閱讀: covid-19 家有小小孩防疫這些事!! 家有口慾期寶寶的媽媽必看!消毒用酒精挑選4指南! 提升嬰兒免疫力1. 媽媽接種疫苗後仍持續餵母乳 根據「羅東博愛醫院」指出,很多母乳媽咪擔心注射新冠疫苗後哺餵母乳,會造成嬰兒猝死,但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發表聲明,母乳媽咪接種疫苗後,副作用機率並無提高,反而發現母乳中的病毒抗體濃度增加,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建議,母乳媽咪應接種疫苗,並持續哺餵母乳,透過母奶中的抗體來增加嬰兒免疫力。 提升嬰兒免疫力2. 同住家人與照顧者應接種3劑疫苗 1歲以下的嬰兒不像幼兒會跑跳,或將東西放入口中或吃手,他們通常都在室內或是單點移動,一旦確診,多數感染源都是來自照顧者或托育場所的其他寶寶。未滿6個月不能接種疫苗,即使寶寶超過6個月,家長也不見得會讓他施打,因此同住家人與照顧者施打3劑將有良好保護力,對嬰兒免疫力差的寶寶來說相當重要。 提升嬰兒免疫力3. 勤於消毒,病毒別帶回家 由於無症狀確診者很多,人來人往很容易沾染病毒,因此回到家後要做到以下7件事: 1.立刻將口罩丟到有蓋子的垃圾桶 2.全身噴灑酒精消毒後先洗澡 3.回家脫下的衣物應與其他衣物分開放 4.手機螢幕比馬桶細菌高出400倍,因此手機也要消毒 5.照顧孩子前應先洗手、戴上全新口罩或面罩 6.不可和孩子共用餐具或對食物吹氣 7.不可親吻孩子,別讓他們接觸到大人的口鼻分泌物 提升嬰兒免疫力4. 準備嬰兒防疫用品 「茂盛醫院」指出,1歲以下嬰兒呼吸力量較弱,戴上醫療口罩會讓嬰兒呼吸更加費力,甚至寶寶若有鼻涕、口水,或吐奶弄濕口罩,將降低口罩透氣性,容易有窒息危機,因此1歲以下嬰兒不可戴口罩。但爸媽仍可準備以下嬰兒防疫小物: 1.嬰兒防疫面罩 2.嬰兒推車雨罩搭配嬰兒防疫面罩 回家後,應消毒嬰兒面罩、推車雨罩,以及推車手把和掛物品的地方喔! (推薦閱讀:寶寶防疫帽挑選5指南!幫你挑到適合寶寶的防疫帽!) ▲未滿1歲嬰兒不能戴口罩(圖片來源:「茂盛醫院」) 提升嬰兒免疫力5. 嬰兒睡眠須充足 提高嬰兒免疫力的方法中,充足的嬰兒睡眠能提升內在免疫力。《早安健康》撰文指出,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研究顯示,1歲以下嬰兒建議每天的睡眠時間如下: 1.新生兒: 約16~19小時 2.0〜3個月嬰兒: 約14〜17小時 3.4〜11個月嬰兒: 約12〜15小時 4.1歲: 11〜14小時 提升嬰兒免疫力6. 增強寶寶抵抗力食材 未滿4個月嬰兒主要透過喝奶來獲取營養,4個月以上嬰兒除了持續喝母乳,最晚6個月可透過嬰兒副食品來增加營養攝取,建議可多吃蛋白質,補充維他命C的食材,如芭樂、草莓、櫻桃,維他命D則因疫情緣故,減少帶寶寶外出的機率,可透過鮭魚、黑木耳、蛋黃等來補充維他命D,進而提升嬰兒免疫力。 提升嬰兒免疫力7. 定期居家環境消毒 嬰兒玩具與居家環境至少一週消毒一次,可自製消毒漂白水,比例為1:50(1000ppm),即1瓶蓋(20cc)漂白水,加入1000cc的水,放入抹布浸泡5分鐘,即可擦拭玩具與室內環境,最後用乾淨抹布浸入清水後,再擦1~2次,防止寶寶不小心摸到或吃到漂白水擦拭過的物品。記得消毒時,開窗保持室內通風,使用空氣清淨機、電風扇,注意由室內往戶外吹。 ▲漂白水消毒後要用清水擦拭,以免寶寶將漂白水吃進肚子裡 延伸閱讀: 面對Omicron謹慎評估,小心防疫不鬆懈! 全台兒童綠色通道、防疫門診懶人包!就醫條件、預約方式、醫院名單…一次看
3月20日啟動0+n新制,即確診輕症、無症狀者不須通報,採0天隔離+n天自主健康管理(n最多為10天),只有中重者才須通報。面臨防疫規定鬆綁,沒有後援又必須外出上班的爸媽該如何挑選托嬰中心與保母,才能降低寶寶染疫機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曾因應疫情,提出托嬰中心防疫指引、保母疫情期間應變原則,使得爸媽在找尋托嬰場所時,可以此為依據,了解對方面對孩子確診與處置措施。 推薦閱讀: 公托/私托/保母該怎麼選?超詳細分析!新手爸媽必看! 如何找保母?三大找保母管道介紹! ▲指揮中心將在20日啟動輕症免隔離措施。(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Check!托嬰中心防疫指引 除了居家保母,托嬰中心也是雙薪家庭送托孩子的選擇,但因為托嬰中心的寶寶、來往工作人員增加,無疑提升群聚風險,因此家長在挑選托嬰中心時,可依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托嬰中心防疫指引作為選擇參考依據,檢視托嬰中心是否澈底落實防疫: ▲托嬰中心防疫指引,應訂好嬰幼兒發燒或出現呼吸道症狀時的就醫動線與流程。 項目 查檢內容 是或否 通報監測機制 1.工作人員(含流動工作人員)及嬰幼兒造冊與訂定健康監測機制、照顧工作人員發生發燒及健康狀況異常的請假規則及人力備援規劃,並有異常追蹤及處理機制。 2.指派專員落實工作人員及嬰幼兒每日體溫量測及健康狀況監測並回報。 3.工作人員定期快篩並回報。 4.工作人員及嬰幼兒若發燒及健康狀況異常,且經就醫評估接受COVID-19相關採檢者,應落實「COVID-19採檢後注意事項」相關規定。 5.依衛生主管機關指示,建立工作人員疫苗接種清冊,鼓勵列冊人員依照指示的時間與地點,前往接種疫苗。 6.鼓勵所有工作人員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了解個人相關接觸史。 7.盤點嬰幼兒服務使用意願,定期詢問及記錄嬰幼兒及其同住成員的TOCC(詳見下方備註),評估是否有染疫風險,並有前述人員具感染風險時的回報機制。 建置防疫機制 1. 建立機構分艙分流照顧機制,確保服務過程可保持室內1.5公尺的社交距離,空間不足時可用隔板等防護措施替代。 2.有隔離空間提供疑似感染者暫留或具感染風險者留置,並符合感染管制原則。 3.管制訪客人數,於機構入口處協助訪客進行體溫量測及執行手部衛生,並限制具染疫風險或有疑似感染症狀的家長、接送者及訪客進入機構。 4.備有訪客紀錄,記載訪視日期、訪視對象、訪客姓名、聯絡資料及相關TOCC與有無發燒等疑似感染症狀等資訊。 5.規劃信件、物品收受的適當地點、動線與流程。 6.因應疫情發展,適時調整訪客管理措施及強化門禁管制,並於入口明顯處張貼相關訪客管理規定和疫情警示海報。 7.課程活動盡可能分組,降低接觸傳染的可能。 8.分批用餐,分流工作人員及嬰幼兒取餐及餐具回收動線,避免人員聚集,並維持用餐環境良好通風,同桌者則應採梅花式安排座位以維持社交距離,或使用隔板;社政主管機關得視疫情發展狀況參照「餐飲業防疫指引」辦理。 9.備餐人員應佩戴醫用口罩及帽子,供餐人員則應佩戴醫用口罩及面罩,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相關規定。 10.工作人員及幼兒飲食應使用個人攜帶餐具,不可混用。 11.工作人員及幼兒飲水已自備水壺為原則;並由托育人員協助幼兒盛裝飲用水。 12.每次用餐前後,進行用餐環境清潔消毒。 13.每週盤點機構內個人防護裝備、手部衛生用品、環境清潔消毒用品等防疫相關物資存量,儘量維持至少可提供1個月所需的安全庫存量,並訂定防疫相關物資領用規則。 14.於醒目位置(如機構出入口、洗手間)張貼提醒有症狀建議要「戴口罩」、「洗手」等標語或海報,並提醒工作人員及嬰幼兒落實手部衛生行為。 15.機構內設有充足洗手設備(包括洗手台、肥皂或手部消毒劑、酒精性乾洗手液),並注意隨時補充乾洗手液或肥皂、擦手紙等相關耗材。 16.工作人員執行照顧工作時,自主決定佩戴醫用口罩,並視需要佩戴手套、防護衣或圍裙、護目裝備等。 17.落實環境清潔及消毒機制,定時執行環境清潔及消毒,針對經常接觸的工作環境表面如:門把、工作平檯、桌面、嬰幼兒使用的桌椅、復健器材等,至少每日以適當消毒劑消毒,並視使用情形增加廁所及浴室衛生清潔及消毒頻率。 18.工作人員能正確配製漂白水濃度(1,000ppm、5,000ppm)。 19.拋棄式口罩、手套等,每次使用後或有明顯髒汙時妥善丟棄,不可重複使用;護目裝備及面罩若為可重複使用者,每日使用後或有明顯髒汙時清潔乾淨,再以75%酒精等消毒劑進行消毒。 20.清潔用具使用完畢後應清潔消毒;清潔用具如抹布、拖把要經常清潔更換。 21.每週至少清洗與消毒中央空調系統的進風口與出風口以及冷氣主機濾網1次。 22.嬰幼兒午休棉被等私人物品,請家長每週帶回去清潔。 風險者應變措施 1.有對具染疫風險者或疑似感染者採取適當隔離防護措施的機制,且工作人員清楚知悉。 2.訂有嬰幼兒於機構內發生發燒或出現呼吸道症狀時的就醫動線與流程。 3.機構內發生確診病例,應進行全機構空間清潔消毒,負責環境清消的人員需經過適當訓練,且作業時應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確診病例應變處置 1.提供服務期間,知悉機構內人員有確診者,應立即通知社會局(處),並配合衛生主管機關或法定代理人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 2.機構出現確診病例,應即進行全機構空間清潔消毒,包含各活動區域的窗簾、圍簾等均須拆卸清洗,並針對確診病例曾接觸過的空間,加強清潔消毒。 3.機構出現確診者,所屬班級的嬰幼兒與托育人員,無症狀可收托及提供服務;如有症狀,應儘速篩檢或就醫評估。 4.機構內任何人與確診者摘下口罩共同活動15分鐘以上,無症狀可收托及提供服務;如有症狀,應儘速篩檢或就醫評估。 5.機構內任1名(含)以上工作人員或嬰幼兒為確診病例,停止親職活動,並暫停合併班級活動。 6.機構設置於學校,該校全校停課,配合暫停服務。但機構與學校有明確區隔且有獨立動線及出入口,無交叉感染疑慮時,機構仍得照常提供服務,但應儘速完成相關環境清潔消毒作業。 7. 將機構內所有相關人員(含工作人員、嬰幼兒)進行造冊,並向該類人員宣導請其確實配合進行「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填報;相關人員應依指示就醫或篩檢,禁止自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醫院或篩檢站。 8.立即就已知資訊(如確定病例的工作、活動範圍、時間)先通知確定病例及可能與其有接觸的人員暫停工作,暫勿外出,等待衛生單位調查與聯繫。 9.暫停服務期間加強提醒非密切接觸者的造冊列管人員進行健康監測,若知悉列管人員出現疑似COVID-19相關症狀,應主動通知地方社(衛)政主管機關。 10.出現確診病例後,進行單位環境清潔消毒作業;恢復服務前,應再次進行單位環境清潔消毒作業。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家長更安心!檢核保母疫情應變措施 疫情前,找保母的條件除了要有合格證照外,家長還會根據自身預算、保母居住距離、希望保母收托的人數上限、對保母的期待、對待孩子犯錯時的態度……等來選擇保母。不過,疫情爆發後,對於保母疫情措施與應對,爸媽在洽談時應了解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以下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針對居家式托育服務(保母)因應 COVID-19 防疫建議的注意事項: ▲寶寶要有專屬餐具,不可共用 項目 注意事項 感染管制訓練 地方政府或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加強辦理實體或線上教育訓練,使居家保母了解疫情現況、我國現階段相關規定、於何處查閱相關最新資訊與指引、以及手部衛生、呼吸道衛生/咳嗽禮節、環境清潔消毒、疑似個案送醫之防護等感染管制措施。 自主防疫管理 1.依自主防疫指引,自主防疫期間,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 65 歲以上長者、6 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 2.保母、同住成員及收托兒家長是否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以掌握染疫風險。 3.居家保母或其同住成員、嬰幼兒或其同住成員屬居家照護者,不可提供及使用服務。自主健康管理者應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公告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自主健康管理指引」規定辦理;無症狀者,可正常生活、提供及使用服務,惟應落實本機制之配合事項。 4.有發燒或疑似呼吸道感染症狀者,應佩戴醫用口罩。 5.管制訪客人數,於門口協助訪客執行手部衛生,備有訪客紀錄,記載來訪日期、來訪對象、訪客姓名、聯絡資料與有無發燒等疑似感染症狀等資訊。並限制具 COVID-19 感染風險或發生疑似感染症狀之家長、接送者及訪客進入。 5.保母、同住成員及嬰幼兒每日量測體溫及監測健康狀況,若疑似染疫或類流感症狀時,保母應向居家托育服務中心通報,採取防護措施及治療。 6.縮短接送流程與時間,送托兒到達托育場所應消毒清潔手部、衣物。 7.居家保母、同住成員及嬰幼兒若有發燒及健康狀況異常,請儘速使用COVID-19 抗原快篩試劑(2歲以上嬰幼兒、保母及同住成員)進行篩檢,若快篩結果陽性,即進行視訊診療及配合衛生單位進行後續處置。 環境消毒 1.每天以消毒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50(1000ppm),即1瓶蓋(20cc)漂白水,加入1000cc的水,放入抹布浸泡5分鐘,擦拭門把、手推車、工作檯、餐桌、尿布台、嬰兒床欄、兒童 遊戲設施及玩具,並視情形增加廁所及浴室衛生清潔及消毒頻率。 2.廁所應備好肥皂或洗手乳、酒精性乾洗手液,落實嬰幼兒手部清潔。 3.用餐環境保持通風,嬰幼兒須使用自己的餐具,避免共食,用餐結束後立刻清潔。 疑似與確診案例應變處置 1.保母提供服務期間,知悉自身、同住成員、嬰幼兒有確診者,應立即通知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與社會局(處),並配合衛生主管機關或防疫人員之匡列、隔離、採檢等防疫措施及由確診個案或其法定代理人填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 2.保母、同住成員及嬰幼兒出現確診者實施5天居家照護,期滿後仍應完成7天自主健康管理(或至快篩陰性),無症狀可恢復收托及提供服務。另共同收托嬰幼兒與保母,採自主應變,暫停托育3天;但經家用快篩(2歲以上嬰幼兒及保母)、醫用快篩或PCR(未滿2歲嬰幼兒)陰性者可收托及提供服務,如有症狀應儘速就醫且不可收托及提供服務。 3.出現確診病例後,應進行環境清潔消毒;恢復托育服務前,應再次清潔消毒環境。 4.居家托育的請假退費,家長可與保母洽談後簽訂托育合約,建議可採保母退一部分的費用。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 Q1:如果師生、保母和收托兒確診怎麼辦? A:112年3月20日開始啟動0+n新制,故托嬰中心的老師、學生,或是保母和收托兒確診或快篩陽性,則輕症、無症狀者不須通報,採0天隔離+n天自主健康管理(n最多為10天)。 Q2:托嬰中心或保母家有人確診,我家孩子要停止送托嗎? A:根據《CTWANT》報導,自112年3月20日起,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的規範,因此無須持快篩陰性證明,即可上班、上課(含幼兒園、補習班、課後照顧中心)。 Q3:托嬰中心或保母家有人確診,未滿2歲的嬰幼兒能使用快篩嗎? A:滿2歲嬰幼兒如需進行PCR核酸檢驗,可至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全台採檢院所名單請點這裡。 Q4:如果家中嬰幼兒必須停止送托,家長能請假嗎? A:嬰幼兒暫停收托期間,家長如需照顧子女,申請防疫照顧假。托嬰中心工作人員確診、快篩陽性或居家隔離者,也可請防疫隔離假。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 延伸閱讀: 臨托保母哪裡找?費用多少?臨托3管道報你知 到府保母、在宅保母兩種保母類型選擇攻略!優缺點、保母費用一次告訴你
一旦發現家裡有人確診,爸媽震驚之際,就是火速進行確診者同住家人隔離。由於新生兒、1歲以下嬰兒抵抗力較弱,爸媽通常都會做好消毒防疫措施,但病毒總在不經意中入侵,一旦家人確診怎麼辦?沒有後援的狀況下,該怎麼讓寶寶全身而退?家人確診隔離有哪些細節要注意?以下15項防疫重點供爸媽參考! 推薦閱讀: 照顧確診寶寶,媽媽有話要說!確診症狀、實戰照顧與難熬心聲,你也是嗎? 要照顧好孩子,先照顧好自己!黃軒醫師給家有確診兒父母的7點建議 家裡有人確診!15項防疫重點快筆記 1.一旦同住家人有症狀,即便快篩陰性仍立刻隔離。 2.由於寶寶太小不能獨處,主要照顧者確診後,應戴緊口罩,貼合臉部、不留空隙。 3.寶寶若無症狀,可先不用快篩,但要密切監測寶寶健康狀況。 4.家中若有空氣濾淨器,可24小時全天開著,並保持室內通風。 5.拒絕確診同住家人看寶寶,降低病毒傳播。 6.主要照顧者不在房間脫口罩,也不喝水。 7.忍住咳嗽或在門外咳,咳完必須洗手和全身噴酒精消毒。 8.上完廁所後,全身酒精消毒 9.想喝水應離開寶寶房間到客廳喝,喝完一樣洗手和手部酒精消毒。 10.有痰跟想擤鼻涕都去外面的廁所,用完的衛生紙丟馬桶沖掉,立刻洗手和酒精消毒。 11.每次在客廳吃完東西後,因口罩脫下時間太長,進房間前應洗手、手部與全身酒精消毒。 12.主要照顧者與寶寶睡覺須保持一定距離,若寶寶哭鬧、換尿布或喝奶需要抱抱時,則先用酒精消毒全身後再抱。 ▲抱寶寶前,一定要全身澈底消毒 13.當鼻子癢時,不小心碰到口罩內層或鼻子,立刻用酒精消毒手。 14.即便居家隔離結束、快篩陰性,抱寶寶前仍應消毒、戴口罩。 15.自主防疫期間,持續監測自己、同住家人與寶寶狀況,並同步進行居家清潔消毒工作。 家裡有人確診擔心寶寶染疫?確診媽媽更要親餵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受訪時表示,新冠病毒不會藉由母乳傳染給新生兒,並且曾經確診或確診中的母乳媽咪不僅能持續親餵嬰兒,寶寶還能透過奶水獲得媽媽的抗體,增加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推薦閱讀:辣媽染疫「母乳變綠色」,嗨喊:身體製造抗體、給女兒營養) 國外研究指出,曾經確診的產婦母乳中,雖然發現新冠病毒的RNA,但並沒有觀察到活性病毒,顯示新冠病毒不太可能藉由母乳傳給嬰兒。但在哺餵嬰兒時,媽媽須做好以下消毒工作,避免寶寶染疫: 1.親餵時須戴好口罩 2.消毒應澈底。即接觸寶寶前後應洗手,避免將病毒透過空氣微粒傳播,使寶寶染疫。 確診中的產後媽咪若擔心親餵會讓寶寶染疫,可在自己的病房內擠奶,再由專人將擠乳袋送至新生兒病房,藉由巴氏高溫消毒法以62.5的溫度消毒半小時後,再讓嬰兒喝奶。 ▲巴氏高溫消毒法來消毒母乳(圖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 趙主任也呼籲,曾確診或打過疫苗的媽媽,母乳中都有抗病毒抗體,若能持續哺餵母乳給寶寶,對寶寶來說有一定的保護力。 (參考資料:媽咪拜、台北慈濟醫院) 延伸閱讀: 2022防疫照顧假怎麼請不吃虧!資格、給薪、天數與補助,重點告訴你! 全家確診covid19怎麼辦?過來人的資訊與心得分享
1~3歲幼兒
幼兒防疫或兒童防疫工作會比不說話的嬰兒防疫簡單嗎?1~3歲幼兒正是活潑、事事好奇、喜愛探索的年紀,喜歡東摸西摸、把東西放進嘴巴、移動範圍也逐步擴大,此時幼兒防疫工作應比0~1歲更加謹慎。但值得稍稍放心的是,他們能戴1歲以上的幼兒口罩,快篩時也能稍微聽懂指令,但家長仍要固定好孩子頭部,避免亂動戳傷。本篇將教你針對1~3歲幼兒防疫措施,幫小寶貝織好嚴密防護網! 推薦閱讀: 自組防疫包!必備藥品醫材、嬰幼兒防疫清單,環境清消這樣做才對! 居家防疫不抓狂!超推4種好玩好看冰棒棍遊戲,消磨時光動動腦 幼兒防疫1. 成人接種3劑疫苗保護幼兒 1~3歲幼兒的移動範圍更廣,喜歡到處探索、觸摸物品,除了環境消毒要做好,家人與主要照顧者完整接種疫苗也是幼兒防疫的重要工作,因此建議施打3劑會有良好保護力,對於免疫系統還未成熟的幼兒來說相當重要。 幼兒防疫2. 大人小孩回家要做的消毒工作 走在路上、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難免會跟無症狀確診者擦身而過,或是相處超過數分鐘,畢竟人來人往容易沾染病毒,因此回到家後,大人小孩必須做到以下7件事: 1.立刻將口罩丟到有蓋子的垃圾桶 2.全身噴灑酒精消毒後先洗澡 3.回家脫下的衣物應與其他衣物分開放 4.手機螢幕比馬桶細菌高出400倍,因此手機也要消毒 5.照顧孩子前應先洗手、戴上全新口罩或面罩 6.不可和孩子共用餐具或對食物吹氣 7.不可親吻孩子,別讓他們接觸到大人的口鼻分泌物 幼兒防疫3. 嬰兒睡眠須充足 最簡單的幼兒防疫工作就是讓他們好好睡覺,因為擁有充足的睡眠,能提升內在免疫力。《早安健康》撰文指出,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研究顯示,1~5歲幼兒建議每天的睡眠時間如下: 1〜2歲: 約11〜14小時 3〜5歲幼童: 約10〜13小時 ▲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 幼兒防疫4. 居家環境勤消毒 幼兒防疫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玩具與居家環境至少一週消毒一次,可自製消毒漂白水,比例為1:50(1000ppm),即1瓶蓋(20cc)漂白水,加入1000cc的水,放入抹布浸泡5分鐘,即可擦拭玩具與室內環境,最後用乾淨抹布浸入清水後,再擦1~2次,防止孩子不小心摸到或吃到漂白水擦拭過的物品。記得消毒時,開窗保持室內通風,使用空氣清淨機、電風扇,注意由室內往戶外吹。 幼兒防疫5. 幼兒外出佩戴口罩 戴口罩對幼兒防疫來說非常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千萬別戴著入睡,一方面二氧化碳容易積聚,對幼兒會有不良影響,一方面若孩子流鼻涕、口水或吐奶弄濕口罩,口罩透氣性會變差,很容易有窒息危機。以下分享挑選幼兒口罩的原則: 1.確認幼兒口罩尺寸 不少爸媽挑選幼兒口罩會先對照廠商標示的年齡購買,但經常佩戴後才發現太大或太小,其實每個孩子的臉型不同,應先確認寶貝的尺寸後再挑口罩。想知道孩子臉部尺寸,爸媽可先用成人平面口罩(長17.5公分、寬9.5公分)讓孩子試戴比對,或者用捲尺測量臉的長度來選擇相近的口罩尺寸。 2.幼兒口罩確實服貼口鼻 每家廠商的幼兒口罩尺寸多少有些差異,應挑選與孩子臉型長度差距最小的口罩先戴,請注意戴上後,小朋友的臉頰兩旁、下巴、沿鼻梁的鐵線邊緣是否有空隙,能否緊貼臉龐不「漏風」。否則太鬆易磨擦孩子皮膚,讓小朋友不舒服去抓癢及揉眼,反而讓黏附口罩外的病菌接觸到皮膚,幼兒防疫品質大打折扣。 3.不合口罩別硬戴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佩戴口罩有點鬆,會將耳繩打結,讓口罩能更服貼口鼻,但此舉很可能引起「外耳壓迫性腫瘤」。若是真的找不到合適口罩,可以善用口罩調節器或調節扣,讓口罩戴起來更舒適。 4.選擇有許可證字號的「醫用」口罩 要阻隔飛沫、病菌入侵,一定要購買有許可證字號的醫用口罩,一般布口罩可是無法阻擋喔!想知道自己購買的口罩是否合格,可上「衛福部食藥署」查詢。 從中文品名查詢:輸入廠牌、品項名稱關鍵字,檢查有沒有對應的許可證號。 從許可證號查詢:找包裝上印的許可證號,輸入檢查是否屬實,有沒有在期限內(未註銷)。 由於有些不良廠商,會印假的許可證號,建議大家還是查一下比較安心。 5.戴上/脫下口罩前要先清潔雙手 多數幼兒都不喜歡戴口罩,經常戴不住就用力扯掉,殊不知病毒已經沾到手上。因此爸媽必須提前教導孩子,無論是佩戴還是脫下口罩前,都一定要洗手,不能喜歡就戴,不喜歡就脫掉,否則病毒很容易在此時入侵。 (以上參考資料:OT莉莉當媽媽、WIWI) 幼兒防疫6. 幼兒快篩注意事項 當保母、托嬰中心、幼兒園出現師生染疫,或是同住家人確診想知道孩子有無感染時,都會對幼兒進行快篩,但爸媽常會擔心戳太深傷到小孩,所以坊間傳言可利用鼻涕來採檢。但李淵順小兒科診所蔡昕育醫師解釋,鼻涕因會稀釋病毒量,且鼻涕若太黏稠會導致快篩盤的毛細作用跑不動,造成偽陰性,故不建議使用。而唾液快篩套組可以用在已經會吐口水採集檢體的幼兒,但敏感性較低,只有病毒量比較高時才會呈現陽性。 蔡醫師也表示,新冠病毒在鼻咽處的濃度最高,但居家快篩棒難以深入幼兒鼻咽部,是採取「鼻腔檢體」。雖然嬰幼兒鼻腔相對較短小,但如果自行減少採檢深度可能會影響準確度,建議若要幫幼兒採檢,仍應依照標準方法以棉棒深入鼻腔2~2.5公分採檢。若家長沒把握,可自行攜帶快篩試劑到診所,或是到有抗原快篩的醫療院所,由醫護人員協助採檢。 ▲病毒量最多的地方在鼻咽部(圖片來源:媽咪拜駐站專家「陳映庄醫師」) ▲棉棒應深入鼻咽處採檢(圖片來源:媽咪拜專欄作家「Heho健康」) 專家溫馨提醒 李淵順小兒科診所 蔡昕育醫師 幫幼兒做居家鼻腔快篩時最好兩人操作,一人讓孩子呈坐姿頭微仰角、從後方緊抱固定,另一人操作採檢。採檢時棉棒盡量貼著鼻孔地板緩緩伸入2~2.5公分、再輕輕轉五圈,如果遇到阻力就不要硬推。雖然居家快篩套組明示不適用2歲以下幼兒,但若在家採到陽性仍可做確診認證。由於2歲以下不會吐口水,唾液快篩反而難度更高。 延伸閱讀: 如何挑選幼兒兒童口罩尺寸?辨別假口罩?口罩怎麼戴? 天氣熱會讓快篩試劑變質?該放冰箱嗎?藥師曝:千萬別放「這幾處」! 家人陽性該幫嬰兒快篩嗎?快篩與送醫時機,唾液快篩這樣做才準!
兒童免疫力怎麼提高?一直是爸媽不斷進修的課題。身為家長都知道,嬰兒免疫力差,因為大小感冒而跑診所的次數已經數不清,雖能正向思考是更新病毒碼,也是兒童增強免疫力發展的必經過程,但新冠病毒可不比其他感冒,唯有提高兒童免疫力、做好防疫措施,才能降低病毒侵襲的機率。由於幼兒能吃的食物種類更多,攝取的營養也更多元,因而成為兒童增強免疫力的天然方法,但並不是有吃就好,唯有吃對食材才能補充正確營養喔! 推薦閱讀: 小孩不生病、增強抵抗力的捏脊按摩法 抗過敏、增強抵抗力、開脾食療!原來四神湯有這麼多好處 兒童免疫力UP!6種營養素打好基礎 1歲是寶寶營養的分水嶺,根據「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指出,未滿1歲的寶寶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營養來源;1歲以後,應以成人食物,如蛋奶魚肉豆類、蔬菜、水果、米麵為主,母乳或配方奶次數則可減少成每日2~3次。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簡鈺樺撰文指出,小小孩要對抗病毒,首要確認的是以下6種營養素是否充足攝取,當兒童免疫力提高,才有本錢對抗! 1.維生素C 1~3歲:40毫克 多數人都知道,對抗病毒的最佳營養素是維生素C,能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α、調節細胞激素、減少身體發炎症狀。其中抗氧化特性能保護體內細胞免於氧化而引起的傷害,並能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風險。 代表食材:芭樂、奇異果、木瓜、草莓、甜椒、花椰菜等。 2.維生素A 1~3歲:400微克 維生素A可控制參與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建議鋅和維生素A同時服用,可提升2~12歲兒童免疫力,抵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維生素A不是多補多健康,「HEHO健康」指出,過量攝取維生素A會產生肝中毒,好發年齡為1~3歲,原因多來自於家長給孩子吃太多補充劑,不過孩子攝取的維生素A若是來自植物性食物,則不須擔心過量疑慮。 代表食材:肝臟類食物,地瓜、紅蘿蔔、菠菜、空心菜、油菜、南瓜等深綠與深黃色蔬菜。 3.維生素D 1~3歲:10微克(400 IU) 維生素D能參與調節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反應。「啟新診所」官網也表示,人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對於感染風險與確診後症狀的嚴重程度可能有關,建議應適量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來源:晒太陽、維生素D補充劑,或者可從鮭魚、沙丁魚等深海魚類,木瓜、紅蘿蔔、番茄等蔬果獲取部分維生素D。 4.維生素E 1~3歲:5毫克 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對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有顯著作用,並可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傷害,減少氧化作用。 代表食材:杏仁、核桃、花生等堅果,菠菜、青花菜、酪梨等蔬果。 5.維生素K 1~3歲:30微克 維生素K有協助傷口癒合、促進傷口凝血、增進骨質密度的效用,並被列為有潛在對抗COVID-19作用的維生素之一。 代表食材:萵苣、青花菜、橄欖油、牛肝、豬排、雞肉。 6.硒 1~3歲:20微克 硒對呼吸系統有保護作用,還能防止病毒感染。若是硒攝取不足,將會影響免疫反應和病毒的致病性。 代表食材:火雞肉、燕麥、雞蛋、豆腐、菠菜。 (以上圖片來源:「營養師有樺要說」臉書粉專;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啟新診所、大紀元) 延伸閱讀: 幼兒吃出免疫力,掌握6大飲食防護!營養師:避開4大地雷飲食 你給寶寶的副食品夠營養嗎?研究證實「這3種」常缺乏,你家寶寶有中嗎? 爸媽快收藏!20道寶寶粥食譜、美味技巧大公開,準備副食品不再手忙腳亂
疫情外出防疫該注意哪些事?儘管爸媽盡量讓孩子待在家裡,減少外出頻率,但有些小小孩就是關不住,不去外面跑跳放電,就會在家搗亂,大人小孩只能大眼瞪小眼,親子關係緊繃。若真要外出遊玩,可盡量選擇如公園、山上、海邊等空曠處,並做好出門防疫措施,平時則可教導幼兒防疫重點,如防疫洗手、東西別放嘴裡等,也可透過繪本落實防疫。 推薦閱讀: 換完尿布不用洗手?爸爸神邏輯嚇壞兒科醫生 酒精、乾洗手、次氯酸水超夯 抗病毒怎麼用?懶人包一次看懂 疫情外出必備!防疫消毒用品 疫情外出時,除了備妥幼兒口罩、濕紙巾,像是次氯酸水、酒精等消毒用品千萬不能少。目前坊間也有販售酒精擦濕巾,宣稱抗菌卻不一定有效,最好的方式仍是勤洗手、選擇酒精含量達到70〜78%的產品為佳。 (推薦閱讀:【兒童篇】武漢肺炎防疫攻略!口罩、抗菌、防範6大重點一次看) 病毒溫床!疫情外出如廁防疫5招 1~3歲正值戒尿布的年紀,為了不讓孩子破功,許多爸媽帶孩子出門,選擇不包尿布而讓他們學習在外上廁所。其實爸媽可在出門前,先帶孩子上廁所,降低在外如廁的機率,但若是遇到在外上廁所時,該如何做好外出防疫工作? (推薦閱讀:想訓練坐馬桶或戒尿布,疫情期間正合適!) 1.口罩戴好 在外使用公共廁所時,仍應讓幼兒全程戴好口罩,否則病毒會經由排泄物傳染。 2.避免碰觸病毒殘留地帶 公廁中的門把、馬桶蓋、沖水按鈕、水龍頭、捲筒衛生紙架、洗手檯面都是散播病毒的危險地帶,應隔著一層衛生紙或紙巾。若孩子必須坐馬桶,則可提前自備拋棄式馬桶坐墊,避免孩子與馬桶墊直接接觸,減少病毒沾染機率。 ▲自備拋棄式馬桶坐墊會更安全 3.沖水前一定要蓋上馬桶蓋 根據美國新冠肺炎研究發現,如廁完畢後沖水,冠狀病毒會飛散到馬桶上方約90公分高度,並會殘留在馬桶附近至少1分鐘,因此沖馬桶前應蓋上馬桶蓋,保護自己與他人。 4.保持社交距離 無論是排隊上廁所、洗手或烘手,應保持1.5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 5.如廁後澈底洗手 教導孩子如廁後一定要用洗手乳或肥皂正確洗手,並優先使用自動感應式水龍頭,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若是回到用餐座位,最好再以酒精、乾洗手消毒雙手再進食。 (參考資料:啟新診所) 疫情外出前,先教好幼兒洗手與時機 養成「防疫洗手習慣」是外出防疫最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對抗新冠病毒,還是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濕洗手都是非常有效。因此,應從小教導孩子正確洗手方式與時機。 ▲濕洗手與乾洗手差別(圖片來源:OT莉莉當媽媽) 1.防疫洗手時機:3前5後 吃飯前後、看醫生前後、遊戲前後、上廁所後、接觸口鼻分泌物後 2.防疫洗手7字訣 手心(內):搓洗手掌。 手背(外):搓洗手背。 交叉(夾):手指交叉,搓洗指縫。 勾勾手(弓):雙手互勾,搓洗指背及指節。 大拇哥(大):一手握拳包住另一手的大拇指,搓洗大拇指及虎口。 小鳥嘴(立):五指指尖合併,在另一手的手掌畫圈,搓洗指尖。 戴手表(腕):用手掌把另一手手腕包住,搓洗手腕。 整體洗手時間約是一首生日快樂歌的時間,差不多是20秒左右。爸媽可一邊示範帶著孩子模仿練習,一邊唸著口訣,加深孩子的印象。不過1~2歲的小小孩洗手動作還無法做確實,因此需要家長從旁協助,但當孩子努力嘗試或做正確時,也要記得稱讚鼓勵孩子喔! (參考資料:媽咪拜駐站專家「魚丸醫師」、「OT莉莉當媽媽」) 延伸閱讀: 疫情期間必學!防疫採買及冰箱儲存五大絕招 居家防疫不抓狂!超推4種好玩好看冰棒棍遊戲,消磨時光動動腦 停課在家不崩潰!免費卡通著色圖下載,小孩塗鴉本自己印,快收藏!
年滿2歲的孩子能上幼兒園的幼幼班,但家長總會擔心幼兒園防疫措施是否有做足?畢竟幼兒園疫情爆發造成師生傳染的新聞不斷,家長必須超前部署;另外,疫情幼兒園停課標準是否會隨政府規定調整,也是家長在意的事!種種考量,成為爸媽在疫情間多了幾項挑選幼兒園的準則。但2歲以下的孩子不能上幼兒園,想了解保母與托嬰中心防疫措施是否能讓家長安心,可參考「托育防疫重點」的挑選原則。 推薦閱讀: 新冠肺炎的消毒與殺菌迷思,讓藥師媽媽說給你聽! 幼兒園群聚會成破口?該讓兒童施打疫苗嗎?3位兒科專家這樣說… 幼兒園防疫好不好?檢核表教你怎麼看 疫情前,挑選幼兒園會依風評、園所環境、教學風格及理念為重點;疫情爆發後,則因擔心孩子染疫問題,家長會多一層關注幼兒園防疫的細節,一方面避免孩子遭受病毒侵襲,一方面停課頻率若太高,也會影響家長工作,因此挑選孩子就讀的幼兒園一定要三思! 幼兒園防疫檢核表 面對疫情變化不定,教育局因應新冠肺炎研擬出幼兒園防疫整備檢核表,家長在參觀或挑選幼兒園時,可以此表格為基準,詢問園方的防疫措施是否有符合標準,甚至更嚴謹。 期程 項目 檢核內容 是或否 開學前 成立防疫小組 召開防疫會議:由校/園長擔任召集人,各處室主任/組長、班級教師等均需參與會議並形成共識。 擬定校園防疫應變計畫,並安排實務模擬演練。 調整學期行事曆的大型集會活動形式或擇期辦理,如,觀摩日、校外教學、畢業典禮…… 已有妥適安置身體不適或疑似病例教職員工生之準備與作為:如發現教職員工生有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個案需戴口罩,並安置於單獨空間進行隔離,直到離校(園)。 學校已知應參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政府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小組發布相關之防疫決定,隨時調整並發布校園相關防疫措施。 防疫物資整備 肥皂(洗手液、洗手皂)、口罩(成人與幼兒)、75%或95%酒精、消毒水(漂白水、抗菌液)、額(耳)溫槍。 建立物資領取與管控制度。 環境消毒 進行全校(園)環境消毒及大掃除 規劃並執行幼兒活動室及室內外公共區域定期清潔消毒:每日與每週。 溝通宣導 運用跑馬燈、網站等加強防疫宣導。 利用簡訊、line或電子聯絡簿發送防疫通知,提醒家長注意事項。 掌握動態 確實掌握教職員工生之旅遊史、接觸史,並落實7天自主防疫:電話聯繫或表單調查。 幼兒在校(園)期間 入校(園)管制 幼兒園主要出入口設置健康維護與監測流程處(包含所有教職員工生,並視各校(園)實際狀況彈性調整): 1.清潔雙手、2.量測體溫並登記、3.戴口罩、4.口腔檢查 國小附幼或非營利幼兒園若有獨立出入口者,是否與國小學生分流入校(園)。 減少其他人員出入校(園)內之機會:家長、廠商、參訪…… 環境準備 維持教室內通風:打開教室窗戶與氣窗使空氣流通,盡量不使用冷氣空調。 常態性環境及清潔消毒:定期使用漂白水之比例稀釋液(500PPM)或75%酒精,針對幼兒經常使用的公共空間與接觸的物品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體溫監測 落實教職員工生體溫測量與登記:製作體溫登記表、增加監測體溫時間(上午、下午)。 主動關懷 教職員工主動關心幼兒健康狀況:隨時注意與覺察幼兒是否有發燒、咳嗽或非過敏性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 教職員工應有病識感與警覺性,留意自己與同仁是否有發燒、咳嗽或非過敏性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 衛教宣導 強化衛生教育宣導:勤洗手、善用教學資源引導幼兒保持個人衛生習慣,並加強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宣導避免出入擁擠與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疫情處理 區隔生病之學生及教職員工:幼兒或教職員工在校期間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須戴上口罩,並應予安置於單獨空間,直到離校。 班級有疑似症狀或病例時,校(園)長應召集防疫危機處理小組並邀請家長及健康服務中心代表依停課標準決議是否停課。 建立通報作業制度:如發現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之教職員工生,可通報衛生局防疫專線或撥打1922協助轉診,如有其他突發群聚疫情,應依規定進行校安通報及本市傳染病系統通報。 加入教育局臉書粉專分享親師生第一手防疫訊息及善用教育局宣傳單張,進行宣導。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閱讀: 疫情消毒卻傷身…小心,錯用紫外線殺菌燈,眼睛受傷、雙腿燙傷送醫 爸媽注意!消毒掛包竟「燒傷胸口」 汗溶化學物,醫:5大點提醒
隨著防疫規定逐漸鬆綁,自112年3月20日起確診輕症免隔離,一併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的規範。但即使防疫政策放寬,同住家人確診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怎麼避免孩子染疫,畢竟幼兒抵抗力不比成人,大人確診都有重症危機,更何況是小小孩?家中有人確診,必須執行居家隔離時,家長該如何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又有哪些方法避免孩子確診?本篇一次幫你解答! 推薦閱讀: XBB.1.5易二次確診、1人感染傳2人、主攻心腦血管與腸胃!醫示警:台灣要小心 台灣能防範BA.4、BA.5嗎?從二次感染機率、疫苗保護力來推敲 Q1:同住家人確診,自主防疫期間怎麼觀察孩子健康狀況? A:高雄市護理師公會理事長周汎澔為了解決爸媽擔心幼兒確診的問題,提供一套「ABC評估法」,她表示小小孩表達不完整,這時就要仰賴爸媽的細心觀察,以儘早進行診療措施! 幼兒ABC評估法 項目 觀察重點 送醫時機 A外觀 (英語:Appearance) 觀察孩子的外觀及活動力 缺乏活力、低張力表現、眼神異常、無法安撫的躁動與哭鬧情形 B呼吸 (英語:Breath) 注意孩子的呼吸會不會太快或太慢 1~3歲:20~35 次/每分鐘 胸部上下起伏為呼吸一次,若超過以上數值須送醫 C循環 (英語:Circulation) 觀察孩子的皮膚顏色 皮膚蒼白發紫或有大理石斑須送醫 (參考資料:高雄市政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Q2:同住家人確診,自主防疫期間怎麼避免孩子染疫? A:根據《yahoo!新聞》指出,李小姐與先生育有一位3歲女兒,夫妻倆確診,為了力保女兒健康,他們請教有專業護理背景的幼兒園園長,同時做好隔離與環境清消,由於孩子能理解爸媽生病,再加上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若孩子自理能力不佳,可參考「家人確診須知」,所以展開與爸媽的隔離生活,以下是他們居家隔離期間必做的12件事: 1.所有床單、被子全部更換,並消毒所有物品。 2.確認孩子有基本自理能力:備好三餐,孩子能自己吃飯,大人可透過視訊陪伴;孩子能自己睡覺,床邊故事可在外面講給她聽;孩子能自己玩、上廁所,但若是需要大人協助(如幫孩子洗澡、準備食物等),大人應穿好隔離外套、戴好一次性手套、口罩與面罩幫忙;在客廳拉出界線,告知孩子不能超過,有事可大聲呼喊,讓孩子知道爸媽都在,只是都待在房間隔離。 【備註】只要會接觸到孩子,面罩、手套、口罩必須戴2層。結束後,隔離外套就是清洗、面罩消毒、手套丟掉。 ▲家人確診要與小孩隔離前,必須確定孩子的自理能力 3.提前告知孩子,爸媽生病需要她的協助,並絕對不在孩子面前脫口罩,也幾乎不與孩子多說話,僅簡單回覆而已。 4.大人與小孩分開用餐、碗盤不可放在同一空間,大人的碗盤必須放在自己隔離的房間。 5.大人與小孩不能在同一空間,也就是大人必須待在隔離的房間內,孩子則可在客廳、自己的房間活動。 6.當孩子入睡後,開始清潔消毒環境,稀釋漂白水消毒全家。 7.除了一直用酒精消毒雙手,酒精噴槍也沒有停止,幾乎用掉5~6瓶酒精。 8.室內窗戶全部打開,空氣清淨機和循環風扇也是全天開啟,沒有關掉過。若是真的很熱想吹冷氣,窗戶依舊開啟。 9.孩子每天都要換乾淨睡衣;大人居家服也是每天更換,並放在自己的房間。只有必須洗衣服時,大人換掉的衣物才會拿出去。 10.晒乾收下來的衣服,會一件一件用酒精噴槍噴灑。 11.使用完廚房後,必須用漂白水消毒擦拭所有碰過的地方。 12.隨時監測孩子的體溫狀況,即使是半夜也要量測,避免突然發燒。 ▲隨時量體溫,避免孩子半夜發燒 Q3:同住家人確診,孩子自主防疫期間能上課嗎? A:根據《CTWANT》報導,自112年3月20日起,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的規範,因此無須持快篩陰性證明,即可上班、上課(含幼兒園、補習班、課後照顧中心)。 不過,或許有些托嬰中心與保母之收托兒有其他考量而沒有放寬規定,因此建議家長先確認後再送到學校或托育場所,避免被退貨。 延伸閱讀: 使用酒精、漂白水一定要注意的事~ 家人陽性該幫嬰兒快篩嗎?快篩與送醫時機,唾液快篩這樣做才準! 確診輕症怎麼辦?居家照護用品、環境清消、垃圾衣物處理與5大注意事項
0~3歲嬰幼兒居家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終於看到盡頭。但對於家中有剛出生的嬰兒或幼童的爸媽來說,依舊時刻感到焦慮,盡可能將防疫工作做得更全面。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居家環境消毒也不容馬虎,本篇針對嬰幼兒的環境消毒提供詳細攻略,並有醫師統整7大類消毒產品比較表,讓家長們一次搞懂防疫期間必備的消毒知識! 推薦閱讀: 【抗菌液懶人包】次氯酸水/病毒崩/電解水/酒精/漂白水比較 防疫消毒懶人包!次氯酸水怎麼用?製作比例?與酒精、漂白水差在哪? 嬰幼兒使用消毒品的注意事項 剛出生不久的嬰幼兒,許多身體器官都尚未發育成熟,在面對病菌、病毒時,往往抵抗力都不及成人的一半,此時更需要做好防疫措施,其中「居家環境消毒」是抵抗病毒的重要關鍵之一,以下介紹常見消滅病毒的基本方法: 酒精 漂白水 (次氯酸納) 次氯酸水 氣味 刺鼻味 刺鼻味 略帶氣味 腐蝕性 無 有(需配戴手套) 無 副作用 過度使用,皮膚易乾燥粗裂 刺激黏膜、呼吸道和皮膚 對皮膚略帶刺激性 使用環境 易燃,需在通風處使用 需在通風處使用 需在通風處使用 使用時機 居家環境及食 器清潔、乾洗手 居家環境清潔 居家環境及食器清潔 最佳濃度 70~78% 居家清潔500~600 ppm/消毒清潔1000 ppm 居家清潔100~200ppm/食器清潔30~80 ppm 消毒時間 15~30秒 5~10分鐘 10~30秒 可滅細菌 1.有套膜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 2.細菌 1.有套膜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 2.無套膜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 3.細菌 1.有套膜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 2.無套膜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 3.細菌 注意事項 1.酒精不要太頻繁給孩子進行手部消毒,一方面是對於膚況較弱的嬰幼兒來說,可能會造成肌膚水分流失或太刺激,而造成脫皮、紅腫等情況;另一方面是酒精未發揮之餘,如果孩子在吃手手,容易把酒精吃下肚。 2.物品(如玩具、門把等)若使用稀釋的漂白水消毒,最後一定要用濕布多擦幾次,避免小朋友吃到或碰到時有一定的傷害。 3.使用稀釋的漂白水消毒環境,小朋友一定要離開現場,要不然味道聞起來會很刺鼻。 (推薦閱讀:家有口慾期寶寶的媽媽必看!消毒用酒精挑選4指南!) 居家環境消毒5大攻略快來收藏 1.玩具定期清洗消毒 寶寶玩具是接觸病毒一大感染源之一,定期清潔玩具,可以杜絕許多病毒。以下提供不同材質玩具的消毒方式,爸媽可以照著做! 玩具材質 絨毛 塑膠 木質 消毒技巧 絨毛的根部很容易有細菌、塵螨滋生,建議先使用刷子刷一遍,再裝進洗衣袋,然後丟進洗衣機清洗,並確實晾曬至全乾。 寶寶最喜歡放入嘴中啃咬,消毒清潔時,最好將酒精或稀釋後的漂白水噴上棉片上後再擦拭,等待幾分鐘,再以清水擦拭喔! 無法直接水洗,因浸水後木頭內部不容易乾燥。在清潔上,可以同塑膠玩具消毒方式進行。另外也可將玩具放置陽光處殺菌。 (表格資料參考Bananny托育小幫手,媽咪拜整理) (推薦閱讀:自己動手做-藍芽控制紫外線玩具衣物消毒箱) 2.回家先換衣服 只要從戶外回到家,一定要先將衣物換下來,才能隔離病毒或細菌入侵在家裡。此外,最好第一時間能去洗澡。外出時用到的書包、袋子、手機等隨身物品,也最好用酒精消毒,擦拭物體表面一遍。 (推薦閱讀:你知道怎麼隔出「汙染區」嗎?外出、通勤返家這樣除病毒!) 3.高接觸率的地方請重複消毒 家中常會觸碰的地方(如門把、沙發、電燈開關等)請一定要酒精消毒,否則每天洗手後又摸到這些地方的細菌,病毒可能找上身。 (推薦閱讀:新冠病毒易藏鞋底,最高存活5天!3招消毒鞋子方式要做對) 4.浴室、廁所定期清潔 最好每週一次可以消毒浴室區,以稀釋的漂白水進行消毒。 5.床墊需正確清潔 小孩難免會尿床甚至溢奶在床墊上,一不小心就會沾滿各式的污漬、尿液和奶垢,還有皮膚的碎屑,因此如何正確清洗床墊顯得很重要。 如果遇到小朋友尿床、吐尿或嘔吐,請立即使用乾布或廚房紙巾將液狀物盡量吸乾,防止多餘的液體面積擴大,接著使用小蘇打粉加冷水或是酒精,噴灑在床墊上有髒汙的地方,多重複上述的動作,直至床墊清潔乾淨為止,再用乾淨的布吸乾多餘的水分,盡量不要滲透到床墊內部,才能將床墊內躲藏的病毒、塵螨、細菌徹底清除。 (推薦閱讀:床墊清潔做對了嗎?善用2法寶,有效除去小孩尿床、血漬、臭味發霉) 抗菌噴霧適合給寶寶用嗎?這4關鍵不可馬虎 禾馨醫療兒科專任醫師巫漢盟阿包醫生指出,要給寶貝使用的抗菌用品,要特別注意這幾個重點:是否有除菌抗菌技術、是否經相關單位認證、香味來源以及品牌信賴度,可朝經常接觸的用品(如寶寶玩具、餐椅等)、居家環境、食器和衣物等使用情境去著手: 1.寶寶用品 寶寶經常用口探索世界,抓到什麼物品都往嘴巴塞,在抗菌產品挑選上,可選擇較溫和的抗菌成分。 2.居家用品 地板是寶寶玩耍、爬行的玩樂小天堂。有時食物會掉落,或寶寶口水、油汙沾在地面上,清潔時建議挑選有除菌配方的產品。 3.食具 準備副食品或與大人共桌吃飯時,有些食物含有多酚類物質,餐盤清潔較不易,去油、去漬、去味的效果力是清潔食器時的首要考量。 ▲清潔餐具要注意3大重點 4.衣物 衣物與肌膚24小時最親密的接觸,若選用不合適的洗劑,可能會誘發肌膚過敏,再加上現代的居住環境無陽台或陽台小,衣物就曬不到太陽,此時可以搭配具有防蟎效果洗劑。 此外,藥師千慈也提醒,產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也值得注意,「有效性」指的是抑菌報告,「安全性」是指經過大規範臨床實驗或上市後追蹤,是否會造成不可逆或輕微的副作用,畢竟這是要給小孩用的,需嚴格看待。 抗菌液比較表 市售的抗菌消毒用品琳朗滿目,標榜著「殺菌」、「滅菌」、「除菌」、「消毒」、「抗菌」等效果,是否看的難以理解呢?阿包醫師針對市面常見且親身使用過的抗菌噴霧產品進行比較,依成分大致分類,並刪掉相同成分的品牌,有興趣的家長一起往下看下去! (圖片來源:阿包醫生 診療.育兒故事) 註:表格中的待確認,阿包醫師等廠商有更新內容會再即時調整。 阿包醫師提醒,目前這類型的消毒產品尚未有法規可以規範,成分可能會對肌膚產生刺激,而大部分廠商都建議使用在物體表面、不要噴在嬌嫩的皮膚,對於還會吃手的小寶寶,爸媽也要評估是否會有誤食的風險,請斟酌使用。不論如何,正確洗手搭配適當的環境清潔,才能達到最好的滅菌效果! 延伸閱讀: 漱口水防疫證實有效,「3個漱口要點」醫護人員這樣做! 酒精、次氯酸水、抗菌洗手乳大PK!清潔後別忘這個動作,防止手部脫皮龜裂
這波新冠疫情下,無法接種疫苗的嬰幼兒更是首當其衝,其症狀以「發高燒」最常見,因此建議提前準備好兒童常備藥和防疫包,以備不時之需。當孩子出現確診症狀而無法立即就醫看診,該如何正確服用小孩常備藥?本篇針對常見小兒用藥種類、使用時機及安全劑量一一解答,但無論使用哪一種嬰幼兒常備藥,最好可以諮詢醫師或藥師較為保險。 推薦閱讀: 兒童退燒藥水怎麼用?常見退燒藥種類、劑量及發燒處理…爸媽學起來! 認識藥藥,小兒常用藥物介紹!息咳寧糖漿 兒童常備藥有哪些要準備呢? 兒童過敏氣喘免疫風濕科醫師陳治宇在粉專「兒童過敏氣喘免疫風濕科-陳治宇醫師」表示,兒童染疫後的症狀跟一般感冒或腸胃炎很相似,其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吐、腹瀉及疲倦等,嚴重者會呼吸喘鳴且呼吸急促,建議家長有時間多準備一些小孩常備藥,症狀輕微時,先服用這些藥物,緩解身體不適感。 1.小兒發燒藥物 ▲兒童常備退燒藥(圖片來源:陳俊仁醫生) 【安佳熱糖漿】 此糖漿成分是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是大家熟知的普拿疼。其藥性溫和,不含阿斯匹靈且不傷胃,新生兒就可以使用此藥物。 使用劑量:體重除以2(例如體重為10公斤,一次服用的劑量為5c.c.),4~6小時一次。 【炎熱消/依普芬/舒抑痛糖漿】 藥品學名為Ibuprofen,這一類的藥物退燒跟止痛效果比較好,不過會對腸胃道產生副作用。 使用劑量:體重除以2或4(以發燒是否超過39℃為界),6~8小時一次。 不論是哪一種退燒藥水劑量,最簡單方式就是體重除以2,既有效且不過量。唯一要注意「用藥間隔時間」,一個是4小時(安佳熱)一次,一個是6小時(依普芬、炎熱消、舒抑痛)一次,不要搞錯了! ▼ 一圖秒懂常見的兒童退燒藥水差異 安佳熱(粉紅糖漿) 炎熱消(紫色糖漿) 其他藥廠 同樣成分的品名 普拿疼 依普芬、舒抑痛 主要功用 退燒、止痛 (藥性溫和,無消炎) 退燒、止痛、消炎 (藥性強、退燒快) 使用劑量 體重每公斤2c.c. 4小時可服用1次 體重每公斤2c.c. 6小時可服用1次 副作用 少見 胃不適、出血、水腫過敏機會高 2.小兒流鼻涕藥物 流鼻涕藥水種類多,希普利敏、勝克敏液、息咳寧、亞涕等,孩子出現有鼻塞、流鼻水症狀,家庭科醫師許書華建議可以使用這些抗組織胺類藥物,讓嬰幼兒服用。 【Cypromin soln希普利敏液】 第一代抗組織胺,比較嗜睡。 使用劑量:孩子體重x0.25cc,一天3~4次。 【Peace鼻福】 第一抗組織胺+交感神經奮劑,對鼻塞相當有幫助,僅建議短期用,不要超過7天,避免停藥後產生彈鼻炎。 使用劑量:孩子體重x0.25cc,一天3次。 【Cetirizine Soln勝克敏液】 第二代抗組織胺,較不嗜睡。 使用劑量:孩子體重x0.25cc,最多不超過10c.c,一天1~2次。 ▲小孩常備鼻塞、流鼻水藥水(圖片來源: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3.小兒咳嗽藥物 咳嗽藥物有分化痰和止咳功用,兒童過敏感染顏俊宇醫師建議,依照小朋友病況,白天可以使用化痰的藥物(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讓小朋友把痰多咳出來,晚上則使用一些止咳藥,睡覺才可以好好休息,才有足夠的體力打敗病毒。 特別注意,小朋友使用的咳嗽藥水,不可含有可待因(codeine)的鎮咳藥物,如停咳糖漿(Dinco syrup),購買前務必查詢藥物是否有此成分的標示。 ▼六款常用止咳藥水比較表 (圖片來源:阿包醫生) 4.小兒止吐、止瀉藥物 若小朋友出現嘔吐、腹瀉症狀,陳治宇醫師建議可以使用胃利空懸液劑、高克痢懸浮液、瀉必寧懸浮液用顆粒劑、舒腹達止瀉劑。 ▲小孩常備止吐止瀉藥(圖片來源:陳治宇醫師) 常見的嬰幼兒常備藥從發燒到針對咳嗽、流鼻涕的藥水有以上這幾種,無論使用哪種,最好諮詢藥師或兒科醫師,特別是劑量上的使用,千萬別自行調整劑量,反而害了小朋友。此外,若吃完藥後仍出現高燒不退、活動力下降等症狀,務必馬上就醫,不要錯過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孩子是爸媽的手心肉,感冒了好心疼!哪些小兒用藥要注意!藥師為您解答 六款常用止咳藥水比較表 阿包醫生:這幾種都要注意喔! 咳嗽藥水百百種,效果大整理
目前中央流行指揮中心規定,只要快篩陽即確診,但並非每個人狀況都是如此。一名小女童快篩兩次都陽性,到醫院PCR三次卻陰性,經抽血診斷,原來是感染「EB病毒」(俗稱親吻病)。其實,EB病毒每個人都感染過,只不過多數是無症狀,究竟EB病毒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想要預防接吻病感染,這些行為千萬不要對嬰幼兒做!另外,唾液快篩推出後,免去戳鼻之苦,但小小孩適用嗎?究竟嬰兒口水快篩到底行不行?本篇整理兒童唾液快篩適用年齡、準確性和使用重點! 推薦閱讀: 鼻腔快篩、唾液快篩以及PCR採檢這三種採檢方法的比較 家人陽性該幫嬰兒快篩嗎?快篩與送醫時機,唾液快篩這樣做才準! EB病毒是什麼?一吻致命? EB病毒俗稱親吻病,由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感染所致,這種病毒會在鼻咽部附近終生潛伏,所以口水中常可見到它們的蹤跡。 由此可知,親吻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染,舉凡接吻、共用餐具或盥洗用品、用口嚼碎食物餵食孩童等都能夠傳染。幼童或青少年是發病高風險群,幼童通常是口水、飛沫傳染,青少年則是接吻染病居多,目前醫學沒有針對EB病毒的特效藥,只能針對疾病症狀給予藥物治療。 接吻病症狀像流感,及時發現靠「這招」 親吻病初期症狀就如同流感一般,會發燒、咳嗽或流鼻水等,唯一不同在於EB病毒會造成扁桃腺腫脹化膿,嚴重時會腫到無法進食、呼吸困難;肝脾也會脹大,甚至有破裂、內出血的風險。 (圖片來源: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 當孩子出現類流感症狀,但就醫服藥後3天,發燒症狀仍未改善,就要提高警覺,懷疑是否是感染EB病毒。 預防EB病毒,這5件事千萬別對孩子做! 1.不要嘴對嘴親吻幼兒 上文所提,親吻病以唾液為主要傳染途徑,成人口腔中有很多種致病微生物存在,所以盡量不要和寶寶嘴對嘴親吻,尤其是六個月以下寶寶,可以選擇擁抱、牽手傳遞愛。 (推薦閱讀:拜託不要隨便親吻小孩!寶寶才6個多月,臉上充滿紅疹…) 2.避免共食、共用餐具 不要幫小孩咀嚼食物後,再餵食小孩的動作,建議可採用剪刀來剪碎食物,或用公筷母匙,如此可降低感染的風險。 3.身體不適,請減少接觸寶寶 當家長出現咳嗽、流鼻涕、喉嚨痛或皮疹等症狀時,不要和小嬰兒親密接觸。 ▲身體出現不適,千萬別接觸小寶寶 4.照顧寶寶前,要洗手乾淨 洗手永遠都是最經濟、最簡便的預防疾病方法之一,每個人最好從小養成這個良好的衛生習慣。 5.玩具要定期消毒 玩具中容易沾附寶寶口水,在共享玩具過程中會增加感染風險,建議爸媽可勤加幫玩具擦拭、消毒。 (推薦閱讀:家有嬰幼兒如何消毒環境?消毒用品大解析,5大攻略請收好!) 提升大人和小孩的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大人照顧寶寶或幼童之前記得先洗手,小朋友玩得玩具也要定期消毒,就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唾液快篩使用時機、適用年齡一次在這裡 戳鼻子的快篩方式,連大人都不舒服,更何況是小孩。尤其嬰幼兒鼻孔小且鼻腔脆弱,唾液快篩相較鼻咽快篩、PCR來說,較為舒適,只要採集口水就可以檢測,免去戳鼻子的痛苦,準確度70%以上。 ▲三種篩檢方式比較(圖片來源:雙寶爸小兒科盧英仁醫師) 不過要特別注,口水快篩試劑有使用年齡的限制。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受訪時表示,2歲以下嬰幼兒因難以照著大人指示執行唾液快篩,故建議鼻腔快篩會比較好;唾液快篩則比較適合能聽懂大人指令的4歲以上幼童! 至於嬰兒快篩何時做?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也在《聯合新聞網》中說明,即使家人快篩陽性,也不需要幫嬰兒快篩。嬰兒快篩並不容易處理,一不小心可能會戳到流鼻血,再加上病毒量第3天最高,動不動就幫嬰兒快篩,非常折磨大人與小孩,因此無症狀時建議別快篩。 李醫師也進一步說明,雖然門診增加很多兒童患者,但有9成都類似感冒症狀,屬於輕症。值得注意的是,小嬰兒不會說話,不舒服也不會表達,因此當出現以下症狀,建議先與小兒科醫師視訊看診,請醫師評估是否該讓小嬰兒快篩,或送醫檢查,或是居家觀察! 1.發燒超過38度 2.活動力下降 3.咳嗽 4.食慾降低 5.吃東西會哭鬧不舒服時,應警覺可能是喉嚨痛 (推薦閱讀:就醫零風險!虛擬健保卡怎麼申請?6步驟馬上完成!) 兒童唾液快篩使用5步驟,跟著醫師一起做! 使用唾液快篩採檢前,請先詳讀試劑的說明書,並洗淨雙手,清潔口腔,將食物殘渣、細菌吐掉,30分鐘後就可以進行採檢喔! 1.檢查唾液快篩試劑內容物:快篩卡匣、唾液採集管、萃取液滴管。 2.漏斗放在細管子上。 (檔名:快篩迷思_2-3,替代文字:) 3.採集深喉嚨口水:用力咳出喉嚨裡面的口水。 4.吐口水到管子的一半。 5.把上方漏斗取下,改成內附的滴管。 6.口水滴進試管內到刻度線的位置,捏10下並靜置5分鐘。 7.將混合液滴3滴到快篩卡匣內,靜置15分鐘,等待結果出爐。 (以上步驟翻拍自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Youtube) 延伸閱讀: 想要快篩準確!圖解正確採檢角度、家長幫兒童快篩四步驟 寶寶快篩擔心戳太深會戳傷小孩?兒醫解說快篩基本概念及3大常見QA 天氣熱會讓快篩試劑變質?該放冰箱嗎?藥師曝:千萬別放「這幾處」!
BA.5症狀令人難受,再加上BA.4一同 肆虐,新變異株BF.7又出現本土病例!台灣邊境解封卻遇到新變異株BF.7確診人數在歐美地區、中國呈直線上升,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在日前發出警訊「BF.7恐成全球主流」,由於BF.7免疫逃脫力更勝以往,恐增加重複確診的機會。面對國內逐步解封之際,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嬰幼兒該如何抵禦即將來襲的疫情,爸媽又該超前部署哪些防疫措施,趕緊先來了解BF.7的症狀與傳染強度! 不只BA.5症狀難受!BF.7傳染力強過以往 BF.7也稱為BA.5.2.1.7,是從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演化而來。據研究,BF.7具有更高的傳染力與免疫逃脫能力,也就是說無論是曾經確診過的人,還是接種疫苗的族群,依舊有可能感染,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鄭重警告,BF.7在數週內,將可能成為全球主流病毒株。 BF.7症狀有哪些?12種症狀要留意 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受訪時指出,以現階段觀察感染BF.7的病例,多以輕症為主,重症數偏少。但以下12種症狀為BF.7的感染表現,爸媽要多加留意: 1.顫抖 2.頭痛 3.胸痛 4.嗅覺改變 5.咳嗽 6.喪失聽力 7.疲勞 8.流鼻水 9.腹部疼痛 10.腹瀉 11.喉嚨痛 12.流鼻水 BF.7恐造成大規模感染?不排除可能 中國日前通報BF.7個案超過1700例,並且在德國、法國、丹麥、英國和比利時也傳染迅速。雖然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指出,BA.5和BA.4.6仍是2大主流,BF.7則列居第3,但BF.7的高傳染力與更強的免疫逃脫仍可能取代BA.5和BA.4.6。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表示,BA.2.75、XBB目前正在流行,但不排除BF.7將成為秋冬季節的主流病毒株。 如何預防BF.7?這2處別去 李醫師認為,BF.7勢必會入侵台灣,尤其全面解封更會加快傳染速度,無論是出國還是回國民眾,一旦身體不適就不要出門,立刻做檢驗。李醫師更進一步提醒,人群聚集的地方、飛機上感染風險極高,應全程佩戴口罩,降低接觸傳染。 (資料來源:三立新聞網、TVBS) 【2022-10-14 11:30更新】 ------------------------------ 【原文】新變異株BA.4、BA.5席捲全球!3徵兆別輕忽,施打疫苗降低風險 【2022-09-05 11:00】 隨著Omicron病毒不斷突變,BA.4和BA.5近期成為全球主要的變異株,日本8月初單日確診病例高達24.9萬人,而台灣7月底更出現首起Omicron BA.5的本土家庭群聚,有2名兒童感染BA.5,外界相當關切BA.4和BA.5是否會引爆社區大流行?哪些人是高危險族群?BA.4、BA.5感染後有什麼症狀?想要預防變異病毒,依舊是戴口罩、勤洗手和打滿第三劑疫苗,多消毒居家空間,減少傳播給親友的機會,保護好孩子和自己! 推薦閱讀: BA.4、BA.5、BA.2.75 對疫情的影響?何時能打第 4 劑或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一次解答 5歲男童沒出門染BA.5!發燒、腹痛、嘔吐,首起家庭群聚感染! 新型變異株BA.5、BA.4是什麼?傳染力強嗎? BA.4和BA.5這兩株變異株,最早2022年初現身於南非,並於4、5月間開始傳播流行,與Omicron明顯不同點,在於「棘蛋白」中多了六個突變,傳染力強且具有免疫逃脫的特性,日後一旦成為主流病毒株,就會引發更多的突破性感染。 感染BA.4、BA.5症狀有哪些? BA.4、BA.5感染者經常以疲倦無力、發燒和咳嗽為主要表現,有時還會伴隨流鼻涕、喉嚨痛、頭痛、畏冷、嘔吐、腹瀉等症狀,與感染新冠肺炎或Delta變異株相較之下,較不容易出現嗅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情形。 一旦出現以上症狀,可先使用家用快篩劑進行快篩,若快篩陽性,第一步要先判斷是否要送醫,若孩子發燒超過38度、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等,務必盡快帶他就醫,看診時要記得跟醫生講平時孩子有在吃什麼藥。 如何預防感染BA.5、BA.4? 面對病毒來襲時,未接種疫苗者、長輩及嬰幼兒這三類人是高危險群,務必時時刻刻留意身體,並做好勤洗手、消毒、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姜冠宇醫師提醒,盡快接種完整疫苗,打完第四劑疫苗,提升保護力。 至於第四劑疫苗是否能混打?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排除過敏或其他身體問題因素,一般成人基本上可以混打,不管前三劑打什麼,第四劑可選擇BNT(全劑)、莫德納(半劑量)、高端或Novavax,而小朋友則不建議不混打,畢竟目前沒有充分的醫學實證可以證明混打是沒有問題的。 此外,確診過後仍有機會感染BA.5、BA.4,防疫相關規定記得要遵守,不要太依賴染疫康復有「無敵星星」。 ▲落實防疫措施(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台灣能防範BA.4、BA.5嗎?從二次感染機率、疫苗保護力來推敲 BA.5現蹤社區該擔心嗎?第四劑疫苗應打何種?感染科專家解析
「孩子被隔離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嗎?」、「需請假照顧確診的小朋友,家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許多爸媽對於這筆防疫補償金申請仍霧煞煞,本篇特別整理防疫補償金資格、申請方式以及常見問題,基本上只要沒有違反隔離規定和未領取薪資,兩年內都可以申請喔! 推薦閱讀: 視訊判讀或PCR該關幾天?申請證明與居隔書教學全攻略,不再手忙腳亂 新冠「後遺症」知多少?你或身旁親人有多少症狀?「這問題」不能拖! 防疫補償金資格分成「隔離者」與「照顧者」 政府所提供的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分為「被匡列的隔離者」和「照顧者」這兩種族群,前者只要收到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通知書,在居隔期間未違反外出等隔離規定,也未領取薪資,即可申請補償金。後者則是照顧被匡列且收到居隔通知書的12歲以下兒童,為了照顧而向公司請假且未領有薪資,就可以進行申請。 ▲被匡列的隔離者防疫補償金(圖片來源: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FB粉專) ▲照顧者防疫補償金(圖片來源: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FB粉專) 防疫補償金申請方式、申請時間 只要符合上述的防疫補償申請資格,在隔離結束日隔天算起,2年內都可以透過網路、隔離地公所或社會局等方式辦理防疫補償金。 【申請應備資料】 1.身分證(未成年請攜帶健保卡或戶口名簿)。 2.居家隔離通知書。 3.本人存摺封面(未成年請提供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存摺封面)。 4.未成年需另檢附法定代理人同意書。 5.無薪資證明(若受雇某家公司,請公司開立無支領薪資證明。若是自營商,請簽切結書)。 特別提醒,如果要申請照顧者防疫補償,需另提供親屬關係切結、被照顧者年滿12歲仍就讀國小的就學證明。 (圖片來源: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FB粉專) 【申請管道】 1.線上申請防疫補償金 2.各縣市防疫補償諮詢、受理窗口 3.臨櫃或紙本郵寄 爸媽最想問的防疫補償金QA,通通都在這裡! Q1.小朋友學校預防性停課,需向公司請假在家照顧,能不能申請防疫補償金? A:答案是不行的!只有被匡列隔離且領有衛生單位開立的隔離通知書,才能申請。 Q2.孩子被匡列居隔,照顧者如果是阿公阿嬤,也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嗎? A:照顧者只要是二等親等內的血親、姻親或民法所定的家屬,需要公司請假照顧而無法領薪資的人,才能提出申請。 Q3.孩子收到居隔通知書,我請特休在家照顧,也可以領補償金嗎? A:答案是不行!特休、補休、病假(領半薪)或公假都算是有薪假,是沒辦法申請防疫補償金。 Q4.家長和孩子都收到居隔通知書,可以申請2份補償金嗎? A:小朋友可以申請到自己的防疫補償金,但家長同時符合本人和照顧者的申請資格,僅能擇一申請。 Q5.居家隔離規定已改,還能請領補償金嗎? A: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先規定為,接種過3劑疫苗者免居家隔離,但需要配合7天自主防疫,快篩陰即可外出,也因此沒有居隔單,無法申請防疫補償金。若未完成3劑疫苗接種者,仍維持「3天居隔+4天自主防疫」,前三天居隔每日仍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1000元,但後4天因自主防疫解除隔離,故無法申請這四天的補貼。 在11月7日後,密切接觸者免居家隔離,一律改為7天自主防疫,不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改發4劑快篩。因此,11月7日後被匡列的居隔者將無法再領防疫補償金,但若是在11月7日之前被匡列的居隔者則仍能申請。 Q6.確診者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嗎? A:衛福部宣布,確診者在居家照護期間雖然未受治在醫院接受治療,但政府有提供相關醫療資源及相關隔離治療,因此沒有給予補償金。確診者在居家照顧期間,可改申請勞保傷病給付,相關請領規定和準備資料請見「衛福部網站」。 Q7.線上申請防疫補償金,多久才可以領到? A:基本上,符合請領資格的人最快可在備齊文件後的30天領到補助,如果申請人數眾多,最慢會在60天撥款完成。 延伸閱讀: 快篩陽性了該怎麼辦?視訊看診、通報、申請確診/隔離證明 家裡有人確診,寶寶如何防疫、母乳還能餵嗎?15項防疫重點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