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孩子的睡眠作息是整個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不只嬰兒需要12到14小時的睡眠時間,孩童一天也至少需要10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才能健康的生長發育.然而對於亞洲父母來說,成堆的作業、額外的課程練習,加上3C產品成癮,往往壓縮到小孩的睡眠時間,孩子睡眠不足的問題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習以為常的惡性循環. 前一陣子,中國問券調查網站曾經針對1876名中國家長進行問券調查,發現至少有6成的受訪家長坦言自家孩子有睡眠不足、上課打瞌睡的問題.可見睡眠不足的狀況,已經開始影響許多孩子白天的課程,妨礙他的學習進度. 除此之外,孩子的睡眠時間短,不僅影響身體發育,更可能造成情緒困擾.許多研究報告都發現,睡眠不充足的孩子,相比睡眠品質高的孩童更容易有情緒低落和暴躁的情形,導致孩子的焦慮、壓抑. 幾歲開始擬定作息計畫?迎接新生命時就得開始準備!想讓孩子每日準時上床,擬定能夠確實執行的作息計畫是一個好方法.許多媽媽會疑惑,究竟該從幾歲開始協助孩子擬定作息計畫才有用?對於太小的孩子來說,他能理解嗎?其實作息計畫的養成,從母親迎接新生命開始,就可以設計安排! 嬰幼兒作息首重「他律」與「彈性」孩子剛從醫院帶回家中,整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作息常會因此被打亂,嬰兒日夜顛倒的睡眠與活動,有時會造成媽媽許多困擾,其實這樣的狀況,在孩子滿月以前都是正常的,媽媽可以滿月過後再慢慢調整.一開始先設定一個彈性的作息時間表,規劃一個大略的互動與休息時間,在白天時,盡量拉長與嬰兒的活動,多多逗弄他或喚醒他,讓孩子能在晚上維持4~6小時的睡眠時間,大人也能在晚上好好休息一番. 在這段0~2歲的嬰幼兒時期,大多須由家長主導時間管理,日常生活的大小事都需由大人安排監督.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玩耍的活動安排,有些孩子在活動轉換的過程中討厭被打斷,記得多留一些額外的時間準備與調適. 第一次上幼稚園的規劃:穩定的作息流程孩子長大到可以開始進入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時,早上多半會有幼兒園自己的時間安排,也開始會有一些團體活動,每日作息開始逐漸規律.此時作息計畫的執行,以配合早起上學為主,規定夜晚刷牙及上床的時間、假日的遊戲時間等等,穩定的作息流程可以提供幼兒安全感,讓孩子更易記起日常生活該做些什麼事情,也能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但切記此時的行程表不要安排得太緊湊,避免孩子感受到壓力. 國小以後的孩子可練習自我規劃作息,父母從旁引導與討論上了國小以後,孩子的理解能力與自主性開始大幅增加,此時可以開始讓孩子嘗試在規範底下自己做規劃,同時練習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事情.當孩子開始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時,爸媽記得一定要在旁引導與討論,如果覺得必須調整,也得解釋父母調整的原因. 有時候,孩子不肯結束手邊的活動,是因為「最多十分鐘」、「再過半小時」過於抽象,孩子沒辦法想像跟理解.因此,預定時間結束前,可以先預留五分鐘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讓他有結束活動的心理緩衝. 放長假的作息計畫:大方向為主即使放假了,父母還是該有一個基本的「規律作息」要求,不因為長假而改變孩子早睡早起及念書的習慣.然而規律的作息計畫,建議還是以大方向為主,不一定要把所有行程填滿,可以額外提供孩子一些從事休閒活動、調劑身心的時間,讓孩子在放長假的時候,能夠有餘裕稍微放鬆心情、發展不同興趣. 想要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並不容易,尤其生活習慣往往受到環境制約,飲食習慣、成堆作業或夜晚居家環境的紛擾,都可能導致孩子的大腦過於興奮,難以按時入睡,因此,擬定作息計畫、改變孩子睡眠習慣的同時,記得也要重新檢視家庭的作息環境,有沒有哪些不利孩子好好入睡的「危險誘因」! 其他媽媽也看了...為什麼這麼晚你還不睡覺?關於孩子的等待!擺脫黑眼圈,新生兒作息飲食時間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