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明萱醫師(Ming-HsuanSheen,DDS)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而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息息相關.牙齒不好,引起的疼痛,會影響孩子的咀嚼能力、食慾,甚至導致孩子的自信心低落.「乳牙蛀牙,撐到換牙就沒事了.」「反正會換牙,小時候蛀牙沒關係啦.」因為會換牙,所以很多家長認為乳牙蛀牙了不用治療或牙痛再看醫師,沒有花心思在預防保健上.但是,已經有許多醫學證據顯示,小時候蛀牙,影響可能持續到換牙後,甚至成年後.嚴重蛀牙的幼童,即使治療後,再度蛀牙的機會遠高於沒有蛀牙的孩子,除了乳牙再蛀牙的機率高,換完牙後的新牙齒也容易蛀牙.孩子的牙齒長期補了又補,孩子辛苦,爸媽也心疼.接下來,要分享給各位的是:家長對於牙齒保健常見的「迷思」,還有很多父母恨不得早知道的口腔健康知識.希望能協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遠離蛀牙的困擾. 關於牙齒保健,常見的三個迷思1.蛀牙了才需要看牙醫2.蛀牙的治療只需要補牙3. 小孩不需要使用牙線 迷思一:蛀牙了才需要看牙醫傳統上,總認為蛀牙了再找醫師補牙,沒蛀牙就對牙醫就敬而遠之,能躲就躲.近期,因為政府免費塗氟政策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孩子在一歲以前就接受塗氟的預防保健,並養成定期回診的好習慣.為什麼預防蛀牙這麼重要呢?台灣看牙科這麼方便,蛀牙了再開始看牙醫,不行嗎?來看看醫學證據怎麼說. 國內外的醫學證據1986年Johnsens等學者,就提出乳牙蛀牙的孩童,即使接受了牙科治療,再蛀牙的機率顯著高於原本沒蛀牙的孩童.中國一篇前瞻性研究,觀察時間為八年,發現乳牙蛀牙和恆牙蛀牙有顯著的相關性.高達94%乳牙蛀牙的兒童,其恆牙也有蛀牙.而原先沒有蛀牙的兒童,83%仍維持沒有蛀牙.德國有一個追蹤15年的世代研究顯示,小時候有接受過全身麻醉下牙科治療的兒童,成年後,恆牙蛀牙會顯著多於小時候沒有蛀牙的對照組(這篇的研究限制放在最後的附錄.)在台灣,長庚醫院的研究也顯示,接受全身麻醉下牙科治療的幼童,一年後,高達79.7%的兒童又有新蛀牙.為什麼要調查全身麻醉下治療蛀牙的兒童?通常是因為這些孩子年紀小又蛀牙嚴重,也常常合併有口腔衛生或飲食習慣不佳.全身麻醉的治療雖然能迅速解決兒童當下的口腔問題,但是蛀牙高風險的兒童,長大後,甚至換牙後,口腔健康狀況仍明顯較小時候沒蛀牙的兒童差. 迷思二:蛀牙的治療只需要補牙蛀牙的根本原因是細菌.長庚醫院的研究中顯示,蛀牙再發的幼童比起沒有新蛀牙的兒童,其口腔特定細菌的數目(Streptococcusmutans)顯著較高(家長的教育程度、兒童口腔衛生習慣和家長的口腔知識態度無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定細菌的量和蛀牙的形成或再發,有密切的關聯.Burt等學者的研究也顯示,口腔內蛀牙菌的level其實是穩定的,甚至能長達兩年的時間都不會變動.也就是,會蛀牙的兒童,口腔內的細菌量偏高,即使蛀牙填補後,細菌量仍持續穩定偏高,所以補牙後仍然容易再度蛀牙.蛀牙後的補牙,只是修復牙齒表面的凹洞,是無法消滅細菌的.定期的回診,改變飲食和潔牙習慣,搭配個人化的治療及預防保健策略,才能有效控制蛀牙細菌. 迷思三:小孩不需要使用牙線在台灣,即使是成人,詢問是否有使用牙線,常見的答案都是「不會」,使用牙線的比例非常低.而父母會協助兒童使用牙線清潔的比例又更低.為什麼要強調牙線的使用?因為牙縫(鄰接面)是再度蛀牙的好發位置.1986年的一篇研究即顯示,比較有蛀牙和沒蛀牙的兒童,長期追蹤後(45個月),初始有蛀牙的兒童,有顯著較高的比例有乳臼齒牙縫的蛀牙.2006年,瑞士Stürzenbaum等學者的研究顯示,乳牙嚴重蛀牙的兒童,換牙後,其恆牙有牙縫蛀牙的風險,也顯著高於乳牙沒有蛀牙的兒童(41%vs.17%).牙縫的蛀牙,治療難度較高,又難以早期發現.建議蛀牙高風險的孩子除了刷牙,一定要搭配牙線的使用.雖然沒有嚴謹的研究能證實牙線的實質效果,目前主流的牙醫學會仍強調要注重牙縫的清潔.至於一般人常用的牙線棒,可以取代牙線嗎?目前沒有證據比較兩者的功效.但多數的牙醫師及過往的研究,仍推崇牙線,而非牙線棒. 嚴重早發性齲齒的定義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嚴重蛀牙?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定義為:六歲以前,上排門牙平滑面已經蛀牙的小朋友,就算嚴重蛀牙了(牙齒表面的凹縫較易蛀牙.平滑面是光滑較不易蛀牙的表面,平滑面若蛀牙,代表屬於蛀牙高風險). 更明確的定義是:小於三歲,已經有平滑面蛀牙者(前牙或後牙).3-5歲的孩子,若有大於「年紀+1」的蛀牙面數(例如4歲,有超過41個牙齒表面的蛀牙),也算是嚴重型蛀牙. 如果家裡有剛長牙的寶寶,請把握以下牙齒保健三原則,讓寶寶擁有良好的口腔健康.如果孩子已經有蛀牙了,甚至已算是嚴重早發性齲齒,除了掌握三原則,也要和牙醫師密切合作,接受適當的牙科治療,搭配預防保健,才能避免蛀牙持續惡化. 牙齒保健三原則1. 長牙就要開始看牙2.長牙就要開始刷牙和用牙線3.蛀牙除了治療,還要搭配氟化物和習慣的改變家有新生兒的家長,照顧小寶寶雖然心力交瘁,仍然要謹記「長牙就要開始看牙醫」.最晚在孩子一歲前,就要開始看牙科,並定期回診.醫師會針對幼兒的飲食、潔牙習慣,評估蛀牙風險,給予個人化的保健建議.沒有蛀牙的幼童,也要每半年回診接受免費的塗氟和口腔檢查(到孩子滿六歲前每半年一次塗氟都不用錢).如果孩子已經蛀牙了,除了接受牙科治療,一定要搭配潔牙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蛀牙的元兇是「細菌」,要移除細菌,一個方法是靠機械性的「刷牙」和「牙線」來避免細菌堆積附著在牙齒表面.另一個作法是移除細菌的「養分」,也就是控制糖分的攝取,包括含糖飲料和甜食.除了控制攝取的量,也可以加強進食後的口腔清潔(成功刷牙的關鍵和三原則請參考連結). 蛀牙的治療,包括補牙和預防保健.預防蛀牙方面,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氟化物的使用,包括3-6個月的定期塗氟,、吃氟錠或是使用含氟牙膏(兒童牙膏怎麼選,請參考),大家可以詢問牙醫師,適合自己寶貝的用氟策略.希望這篇文章能破除關於蛀牙常見的迷思,讓更多的爸媽了解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長牙就要開始看牙」,「長牙就要開始刷牙和用牙線」、「蛀牙除了治療,還要搭配氟化物和習慣的改變」,把握以上三個原則,讓孩子擁有健康的牙齒,開心自信的成長.原文連結更多牙齒保健知識附錄:德國這篇追蹤15年的世代研究文獻,雖然追蹤時間夠長,仍有其研究限制.文章中多次提醒要謹慎解讀其實驗結果.尤其實驗組lostf/u比例高達86%,對照組比例僅13%.實驗結果的代表性,有待商榷.加上,15年期間沒有任何recallvisit,無從得知口腔狀況惡化的詳細時間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