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聊聊心智理論(TheoryofMind).什麼是心智理論?簡單來說,就是能從對方角度想事情的能力.這個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孩子需要透過觀察、學習,並且還要等他們的大腦準備好,才有這項能力. 孩子的大腦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他們無法瞭解為什麼別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也不懂為什麼別人沒辦法照他的方法去執行,當現實與自己的期待有拉扯,而且沒辦法達成自己的慾望時,接著咧……小野獸就爆發了!心智理論,為什麼重要?理解他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比較能同理其他人的小孩,通常人緣也比較好,情緒控制也比較好,有趣的是,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好喔!孩子必須要先能理解,或是說表達自己的需求、心情,這步踩穩後,才會進步到同理他人.因此,「指認情緒」的遊戲,就非常重要.在孩子生氣時,幫忙他標籤情緒.•你現在是生氣?還是難過呢?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幫忙他標籤理由,•你生氣,是因為別人搶走你的玩具嗎?為什麼孩子大鬧時會賴著不走呢假設你和孩子在逛超市,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歡吃的糖果,但他不懂為什麼爸媽不能買給他,所以在「想要」與「不准」中拉扯,然後就潰堤了.<情境>寶:我想要買糖果.媽:不行.寶:為什麼?媽:因為我說了算!寶:(大哭模式開啟)我知道,這種狀況如果發生,爸媽應該都很崩潰,可是在這個對話中,孩子無法學習到「同理」,他還是不懂為什麼他無法買到糖果.所以我們必須化危機成轉機,透過這次機會,讓他學習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但……我們還是要記得,孩子這時的大腦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所以解釋的語句用越簡單越好.<轉機公式>1.標籤他的情緒2.理解他的理由3.簡單說明父母的理由什麼時候孩子才會展現出換位思考?<情境>寶:媽媽,我想要吃餅乾.媽:不可以.(小孩咚咚咚跑去找不在場的爸爸)寶:爸爸,我想吃餅乾.爸:好哦.如果沒有心智同理(TheoryofMind)的小朋友,會假設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甚至不在場的人,所以當媽媽說「不可以」時,他也會認為爸爸也會說不行.可是有換位思考能力的孩子會知道,「爸爸不在現場,他不知道我和媽媽的對話,所以說不定問爸爸就可以了!」噹啷,所以有這項能力的孩子,就開始會玩一些小操弄啦、小說謊啦……(父母好難)好啦,回到正題,通常要到孩子約5-6歲,才會將TheoryofMind發展的比較完整,所以在這之前,孩子情緒不穩,無法理解他人的需求,完全自我為中心,先不要怪他,去怪他的大腦吧!父母該如何渡過這段黑暗期?大約在孩子18個月的時候,孩子開始會玩角色扮演(pretendplay)的遊戲,他可能會把積木當電話,桶子當帽子.這時候,他開始理解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是真實的世界,一個是假裝的世界,這不就是同理的開端嗎?所以,沒錯,「玩」可以幫助孩子建構他人視角的世界.而父母透過語言的引導,也能讓孩子更理解別人的視角.譬如,陪同孩子唸故事時,可以延伸出文字以外的劇情.「你覺得這個小兔子的心情怎麼樣?」「為什麼你覺得他難過?因為有人搶走他的玩具嗎?還是你覺得別人不和他玩?」「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該怎麼做?」同樣的引導語句,也可以套用在帶孩子和其他朋友出去玩、在家裡玩角色扮演時,這樣孩子就能慢慢建立起同理的概念囉!本文由<大腦媽媽BrainyMama>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