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童儀展、李依文、謝承學撰文=謝承學集眾人之力達成目標的台灣群眾募資市場在近3年蓬勃發展,總募資金額從2019年的16.7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3億,足足成長了1倍,有別於群募初期多是設計、科技類產品,其中飲食相關群募包含食品、食器、食譜等更是其中的新星.飲食相關群募在近2年的募資額年增長率高達676.03%與58.89%,從2019年的2千萬成長到2021年的2.45億元,專案成功率也在2021年達到97.8%,可見台灣飲食群募的市場不斷擴張.深入一瞧,飲食群募類別以食品和食器類型產品占了快8成,雖然也有不少新進品牌業者想藉群募募得第一桶金、打開知名度,例如一路都藉由募資平台發表新商品的源源鋼藝、開發濃縮冷萃咖啡條的樂步咖啡、發行料理知識書的飲食內容團隊「酸女孩」等,但與其他領域的群募以新進業者為主不同,在飲食群募中也不乏老牌業者的投入,例如品牌創立15年、以「RONDE好速洗陶瓷便當盒」募得250萬元的生活設計品牌TOASTLiving,還有肉品大廠台畜投資建立的植物肉品牌「一植肉」,究竟群眾募資對於無論新進或老牌飲食產業業者的魅力在哪?原因、上架門檻低,群募平台為推出新產品的曝光首選綜觀飲食業者投入群募的原因,最重要的當然是為了「販售新產品」.尤其對於缺少曝光管道、銷售通路的新進業者來說,群募就是一個低門檻的銷售方式.只要填寫資料並通過審核即可登上平台向消費者販售商品、獲得資金.據<食力>統計,在2021年飲食相關群募的參與人數已達到13萬人,尤其在分類清楚、能精準找到潛在受眾的群募平台上,對於推出新商品的飲食業者而言,是相比電視、實體廣告更理想的曝光管道.原因二、透過群募拓展新客群,接觸原有通路外的消費者如果説群募對新進業者來說,是低門檻的銷售管道,那麼對於已有一定支持者、穩定通路銷售的老牌業者而言,又有什麼誘因呢?答案是「拓展新客群」.創立15年,在疫情前主要銷售市場在歐美的生活設計品牌TOASTLiving總經理林雍順就說道:「上架群募平台就是為了讓不同的客群看到我們的產品.」他指出,在疫情下,公司經營方向從主打歐美市場轉向台灣市場,為了拓展台灣客群,因而選擇群募平台.若從台灣老牌肉品大廠台畜投資成立的「一植肉」來看更是如此,「一植肉」以植物肉為主打,與台畜以往的肉品品牌定位差異甚大,在推出之際若以原有通路和原客群可能接受度不高,但透過上架群募平台,則可以跳脫框架,重新找到一群追求永續飲食的消費客群.原因三、更容易與消費者溝通,傳達商品理念然而,除了增加曝光度和拓展新客群外,群募平台還有一個其他銷售管道所沒有的特性:更容易與消費者溝通.與其他通路相比,由於群募平台上的商品多為創新新品,有很多資訊、理念需要傳達給消費者,群募平台上的參與者多數希望在購買前能深入瞭解品牌的創意發想、產品理念、設計思維等.酸女孩創辦人蔡靜如表示,將發酵鳳梨辣椒醬上架到群眾募資平台上時,就把所有生產成本攤開給消費者看,與消費者溝通是因為堅持「天然發酵、無農藥、當季食材」,所以一罐才會賣350元.而台灣設計品牌「源源鋼藝」創辦人王冠翔也指出,為了讓商品最貼切地符合使用者需求,群眾募資是最直接的方式,他透過群募平台上更方便與消費者溝通的特性,從推出初期的問卷回饋到收到商品後的使用心得,對他來說都是與消費者對話的最佳管道.群眾募資非萬靈丹!思考產品定位、回歸產品本質才能築夢踏「食」不過說到底,群眾募資始終是一種銷售方式或行銷手段,分析少數沒有成功募資到目標金額的飲食類群募專案,通常都是因為缺乏商品完整的闡述,以及沒有考慮到對具新意、創意的產品感興趣的群募平台消費者定位,如果單純以「好吃」、「好用」等說詞,對比詳細闡述研發與設計細節,前者就顯得遜色不少.除了產品定位,產品本質也非常重要.以家居生活品牌TOASTLiving以「RONDE好速洗陶瓷便當盒」首次上架群募平台就獲得255萬、高於目標價25倍,林雍順説:「很多商品以為有好的idea就可以上架,但如果沒有計畫周全很容易失敗.」但他表示,如果只有想法但最後做不出來,或是沒有設定好市場定位,推出一個與其他商品大同小異的提案,「即使透過群眾募資也無法達到目標.」雖然他認為「不用太神化群募」,但若將群募平台視為一個開發完成產品後的行銷手段,群眾的力量確實能實現無論資金、銷售、拓展客群等目標.延伸閱讀▶SONY、SHARP都上架一檔募資突破6億日元!拆解日本群眾募資平台Makuake的成功秘訣▶﹝餐桌食器﹞藉群募溝通設計理念!TOASTLiving靠貼近生活打造最適合台灣人的便當盒▶﹝食育﹞用群募平台實踐飲食教育!酸女孩如何讓消費者為「料理知識」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