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孩從不是我父母的教養策略.在過去的年代確實難得,印象中我只有被我爸打過一次屁股,我永生難忘,但也僅有一次.所以當我成為父母後,我也暗自決定,無論如何,絕對不打小孩. 我做到了,就算理智斷線忍不住把手舉起來,也從沒落在孩子的身上,卻落在自己的身上.不知道大家在情緒失控時,有沒有留意到自己的狀態? 在負面情緒高漲的當下,我感覺快要窒息,呼吸急促像吸不到空氣,全身肌肉緊繃,心跳加速,頭暈脹痛到像快要爆炸一般,那一刻,內在彷彿有一頭憤怒的野獸要向外衝出來.那是一股極強的能量,如果沒有好好處理面對,這股能量將會帶來破壞與毀滅. 過去的我不懂,也不知如何面對,因為從小到大學會的只有壓抑情緒,於是我努力壓它,但情緒沒有消失,反而持續疊加,直到壓不住的那一刻,它失控了.對於堅持不打孩子的我,這股帶有毀滅性的能量轉向自己與物品,在極度低潮與憂鬱的日子裡,我會躲在廁所打自己巴掌,捏大腿捏到瘀青,用力抓自己的手抓到流血,甚至用後腦袋去撞牆...也曾經摔過門或摔旁邊任何抓得到的東西,當情緒能量發洩完了,剩下的只有後悔與恐懼,那時真的很害怕,會不會哪一天自己被自己給弄死了. 雖然傷害自己很不好,但我一直都很慶幸,這股能量從來沒有去傷害我的孩子.情緒是一時的,失控與崩潰也是一時的,美國精神科醫生丹尼爾.席格建議父母:「回應孩子之前,請先給自己90秒的緩衝,因為每個情緒浪潮襲並離開的時間大約是90秒.而90秒大約可以做八次深呼吸,如果能在回應孩子之前做八次深呼吸,就能避免你在衝動之下做出後悔的事情.」 而我自己的作法是,當我感覺失控時,第一步先離開現場,離開孩子,第二步是有意識的深呼吸,深呼吸也是有訣竅的,吐氣的時間比吸氣的時間長,能幫助身體放鬆下來,將注意力放在鼻孔氣息的進出,也能幫助你把專注力帶回到當下.透過這些動作告訴大腦:「現在沒有危險,不用過激反應.」 我自己還有許多情緒急救法,之前也有在直播裡分享過,為的就是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孩子.最重要的是,不要等到情緒大到壓不住才來處理,而是平常有意識地去練習覺察每個情緒感受…「孩子打翻水,我感覺有點煩躁.」「同事說話不算話,我感覺很無奈.」「孩子一直咳嗽,我感覺很擔心.」「支持的球隊輸了,我感覺有點沮喪.」當情緒能被辨識與命名,它就能達到初步安撫的作用,後續也能透過情緒,去探索內在冰山裡潛藏的觀點與信念,如果自己很難覺察,也可以上課或找專業人士引導,與其花錢買諮商筆記,不如花錢找心理師諮商更為實際.「不是孩子惹你生氣,而是孩子的行為引發你心裡的痛.」因為感到痛,感到不舒服,所以想要透過「生氣」停止這一切,該處理的不是孩子,而是內心的痛,你可以覺得痛,但不要也讓孩子痛. 在育兒初期,我曾問過大樹老師:我:「不打罵小孩,小孩感覺都不怕我,怎麼辦?」大樹老師:「為什麼要讓小孩怕你?」這個問題讓當時的我愣住,一方面想:「對耶,為什麼要讓小孩怕我?」另一方面想:「那這樣小孩都管不動,不聽話怎麼辦?」 父母會打小孩,很多時候是無計可施了.當中可能參雜著無助、焦慮、擔心,以及受傷等複雜的情緒,我們同時被過去的傷痛,以及未知的狀況所影響,以至於我們看不見當下所擁有的資源. 教養的策略不會只有打罵一種,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我們可能會失控、會犯錯,父母是人不是神,犯錯了、失手了就好好去修補關係,把經驗化為自我警惕,思考解決的辦法,找到資源,讓自己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如此一來,我們都能教養孩子的旅程中,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正念育兒正向教養意識父母口羊太太張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