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孩子,從一開始就放棄學習很多孩子到了國中,已經想要放棄學習︰「我之前都很認真念書,還是一樣考不好.我就是不會念書,怎麼努力都沒有用,乾脆放棄好了.」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曾努力過,但有些孩子不管怎麼努力,成績卻沒有起色,而感到愈來愈挫敗.面對國中、高中,課業壓力愈來愈大,學習的快樂不見了,只剩下成績和排名.不管孩子是否認真念書,面對大人失望的表情或責備的面孔,孩子可能心裡也很自責.心理學家塞利格曼(Seligman)教授於一九六七年提出知名的「習得無助感」(LearnedHelplessness)理論.他以狗進行操作制約學習的實驗,他把狗關在籠子裡,對狗施以電擊.這隻狗一開始大叫、亂竄地想要逃離籠子,但最終發現自己逃離不了,狗開始不再掙扎,狗趴下來,默默忍受著電擊,聲音也從宏亮的吠叫聲變成低聲哀鳴.之後,實驗者把狗放進另一個籠子.這個籠子中間放有隔板,隔板的高度是狗能輕易跳過去的.當狗再度經歷電擊時,牠沒有想要試圖跳過隔板,只是趴下來忍受被電擊.那麼,對照組的狗呢?對照組的狗直接被放入第二個籠子,沒有經歷過第一個籠子中無法逃脫的電擊.對照組的狗輕易地就跳過隔板,成功地避開電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實驗組的狗產生了「習得無助感」,這是指因長期挫折而產生「哀莫大於心死」的心理狀態.孩子的自我挫敗,認為自己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會成功,最終放棄學習,也是同樣的狀況.孩子在國小時,還願意為課業努力,因為國小的課業較為簡單,孩子努力就能做到.但當升上國中,課業變難,孩子繼續努力,卻一次又一次地考不好,最後,孩子可能會認為「我就是不會讀書、我就是很笨」,而放棄學習.當孩子認定「我就是不會讀書、我就是很笨」,孩子對於課業開始擺爛、表現消極,不想再付出努力,而文中的小久也是如此.其實,我們願意繼續努力是因為我們相信「努力有可能成功」;但產生習得無助感的孩子對生活失去了控制感.孩子覺得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不可能會成功,努力與最終的結果無關.因此,習得無助感容易引發憂鬱的情緒,以及對未來失去希望感.當孩子已經出現「習得無助感」,怎麼辦?我很喜歡心理治療學派中,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的精神︰把焦點從「問題」轉移到「解答」上.有個簡單的口訣為「目標、例外、一小步」,說明如下︰1.將「負向行為」轉為孩子可學習的「具體、正向目標」例如︰若我們只是抱怨孩子愛發脾氣,但這樣說,孩子可能不知道他要學習的是什麼.我們可以改成孩子需要學習的具體、正向目標為︰「希望孩子能用口語表達在氣什麼」或「希望孩子生氣時,能幫助自己平靜下來」.例如︰負向行為「不肯學習、上課不專心、不愛念書」,可以改成具體、正向的目標︰「能自動自發完成作業」或「上課認真聽講」.要注意的是,目標不能太大,例如希望孩子從二十名進步到前十名,這樣孩子可能很難做到,而容易直接放棄.2.找出「例外事件」例外事件指問題應該發生,但卻沒有發生的時候.有些孩子的問題行為一直存在,但一定有問題「比較輕微」的時候.父母可以觀察孩子的問題行為什麼時候比較少、比較輕微或沒有發生,尋找問題曾經被解決的時刻,即便很短暫.這樣做,可以幫助我們練習從負向中看到正向.很多父母會說:「他就是一直都很消極.」「他就是整天在玩手機.」「他常常情緒失控.」但其實,陳志恆心理師在著作<正向聚焦>中提到「行為是波動的」︰一個胃口很好的人,可能也有吃不太下的時候;孩子幾乎整天玩手機,也一定有放下手機的短暫時刻;孩子再怎麼討厭念書,偶爾還是會翻一下書.因為行為是波動的,所以退步就是必然的.有進步,就有可能退步.因此,就算孩子的問題行為一直存在,也有可能有比較少或比較輕微的時刻,需要父母用睿智的雙眼去看見.如︰孩子每天都嗆老師,但某一天沒有嗆老師.孩子不寫作業,但某天有寫其中一項作業.孩子上課都在聊天,但某一節課比較專心.3.尋找可以做的「一小步」當例外事件發生時,父母可以詢問孩子︰「你是怎麼做到的?」「怎麼讓這個改變再次發生?」改變不用很大,因為一個又一個的小改變,可能帶來大改變.和孩子討論若要達成目標,他可以做的一小步為何.例如:若孩子要達成「能自動自發完成作業」,那麼可以做的一小步為︰「先把手機收起來或設定勿擾模式」、「不會寫的地方要翻課本或問爸媽」.4.強化你和孩子的關係當孩子有某件事情做得好時,我會問孩子︰「你是怎麼做到的?」但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常常說:「我不知道.」這時候,爸媽可以告訴孩子︰「你的改變對我來說有多重要.」讓親子關係成為孩子改變的力量.例如告訴孩子︰「老師看到你的改變好開心.」「你這樣做,媽媽好感動.」「同學說你打排球很厲害耶,我真為你感到驕傲.」希望我們不再將孩子的小改變,或任何做得好的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而且,改變不會一蹴可幾,孩子不可能突然變成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樣子,例如孩子不可能明天就愛上讀書、不可能明天就從六十分進步到八十分.試想,若孩子從六十進步到六十五分,你覺得這是進步嗎?孩子每天只會在書桌前坐十分鐘,但今天卻讀了二十分鐘的書,你認為這是進步嗎?對我而言,這些都是進步啊!很多時候,因為這些改變實在不夠明顯,我們會看不到孩子的努力或進步.但其實,每個人的努力都渴望被看見,就像你今天做了一桌好菜,一定也會希望家人吃飯的時候露出幸福的表情.若孩子的微小進步,你總是沒有看見,總是繼續挑剔他其他做不好的部分;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更不想要努力,甚至開始擺爛.我們只能努力放大孩子每個小小的改變,真心地為孩子的微小進步喝采.相信有一天,你也能慢慢改變孩子的習得無助感,幫助孩子找回有自信的自己. 本文由<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孩子難管教?可能是你的教養風格出問題心疼媽媽,也氣媽媽…他學會作弊說謊,是為了「讓爸媽滿意」學齡前爭相討抱、搶玩具吵翻天,手足爭寵父母可以怎麼做?當孩子不想改變,你還能做些什麼?父母先問自己5個問題孩子說不想上學、以後想當YouTuber父母該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