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關係,是兩個人才能定義的,它不是11=2的事,它總是大於或少於2,這個數字的「性質」又是二人意識與潛意識多種因素的融和,是一個「彼此之間」(selfdyad)的結合物.當代精神分析把愛情細分為三個元素:浪漫、情慾、依戀.而三者的共通成份──「性」又是如何融和到、作用於、平衡著他們的「彼此之間」呢?性,交流著二人個人的自我、未發現的自我、以及自我的需要.在滋潤關係的性之中,二人所貢獻的品質都被另一方體驗為有價值的,使得愛、關心和慾望可以持續流動.相對地,性的缺失,往往反映了一對伴侶間有著潛意識的衝突、對自我或對方的負面感受,才把性從關係中剔除出去,有時候更是二人的共謀.(以下為結合書本案例及臨床實例的虛擬個案)一對夫妻來到諮商室,如大家能想像的,吵著日常相處與溝通的問題,太太總是嫌先生不夠投入家務事、對她在意的事不夠在意,先生則十分無奈,因為上了一整天的班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他只感受到太太沒有溫情愛意,卻不斷要求他做家務、修櫃子、討論買房計劃,以及最令他難以理解的「你一整天都沒有時間聽我講話!」,但先生從踏入門口的第一秒就一直聽她講了幾個小時的話.某程度而言,她不知道自己在要什麼,同時,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太太不斷強調先生做事不夠積極、不夠主動,先生則忙忙碌碌的、東奔西跑地照料太太提出的種種要求.但他越配合,她就越生氣,越是覺得他沒有親自想到她想要什麼.二人漸漸無法再去談未來、談承諾,也難以從對方身上感受到愛意.事實上,他們已經半年沒有性行為了.先生很尊敬和聽命於太太──難聽一點,是一位老婆奴──當初,他偶爾嘗試過主動求歡,但都遇上她剛好沒有意願、甚至大罵「不要碰我!」的情緒.逐漸地,他改為等待太太來主動求歡,並盡責地配合床上的責任.然而,這不只無法改善關係,太太要麼變得更生氣,要麼就更拒絕發生關係.圖片│來源回到二人交往之初,太太帶著先生為自己打點一切,自己只需要做幸福公主的幻想前來,而從小習慣聽命與討好的先生,也表現出很能照顧她的理想前來.然而,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她以為的夫唱婦隨,卻是他以為的婦唱夫隨.尤其在性關係上,不只是主動/被動的感受,背後更涉及人格發展、自我概念等的內容,最終發現原來二人是衝突的、不協和的.太太最後羞恥地說:「當我說不要碰我的時候,我只是在生氣,氣你像個笨蛋和不會主動,其實我想要的,就是你在我說不要時繼續主動,而不是停下來問我「那我該怎麼做?」.」最終,無性的半年婚姻生活,反映的是二人「彼此之間」的性意識衝突下的妥協,把性剔除,繼續生活.然而,潛意識總會復返,主動/被動的拉鋸戰便滲透到生活的其他層面去.懸置主流兩性心理學那種從「個人」層面,改用「二人」層面去思考關係的學問,我試著不去指責「這是你的投射/那是你的陰影/誰不夠成熟」這件事.我們問的,始終是:二人彼此之間的平衡是怎樣失衡的?原有的有效是何以失效的?去指責單一方是很容易做到、也有一定道理,但對於「關係」來說這樣的視角仍不足夠.就上文的伴侶,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問題視作太太過度強悍,先生過於脆弱,但如果我們先去看見他們最初之所以吸引彼此的潛意識構成,是哪些因素被融和至最初的有效平衡之中(太太想當公主,先生想服待公主),就可以為現在的失效與失衡作出更「均衡」的回饋與調整.要做到這些事不容易,因為我們並非如「談戀愛」這種字面上的單純靠一張嘴去談,卻是泡在、糾纏在每日每夜的情感與相處之中.而且在潛意識中,絕大部份人都在尋求一位跟自己互補的對象.換言之,我們總是找上自己最無力招架、有著相反特質的人來相愛.這樣做的原因,很可能就像基因的多樣性一樣,因為不同與差異,能夠讓後代更強壯與適應.而在心理層面,就如精神分析師Zeitner所說:「找到一個可以補足自我的浪漫伴侶,就大大提高了自我和改變的可能性.」改變的前提,往往是痛苦,這是恆久不變的道理.如在關係與個人的需要,不妨考慮心理諮商的協助喔!※此文部份摘取或改編自筆者發表於﹝方格子﹞文章〈﹝愛的練習曲Ch.18﹞談性說愛,都無法只靠張嘴!「成為個體,好好相愛」得持續反思與經營(完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