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是ADHD過動兒!如何教養活潑孩子並發現其學習能量很多家長常常在孩子的就學階段,特別是幼兒園、小學1、2年級時,被校方或老師通知孩子疑似「過動」,希望家長尋求醫療的檢查甚或介入;然而,很多孩子其實天生就是「愛現型」的能量,而華人因為傳統觀念上比較希望孩子不要太「出風頭」,導致很多孩子被誤會有過動傾向.以下就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我們為保護當事人,姑隱其名,分享給所有關心教養議題的家長們參考,如何透過工具來解析孩子的人格特質.小傑是一個活力十足的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他喜歡舉手搶答,甚至不時打斷老師的講解來補充自己的看法.雖然這讓他成為班上的焦點,但也讓老師和同學感到困擾,數學老師甚至懷疑他可能是個「過動兒」.從過動症的誤解到新發現小傑的父母對此感到憂心,決定帶他去醫院檢查.經過專業評估,醫生告訴他們:「小傑並沒有過動症.他只是頭腦非常靈活,喜歡互動和表現,但需要正確的引導來平衡他的行為.」雖然排除了過動症的可能性,但小傑的父母仍然不確定如何幫助他,直到一次偶然的對話帶來了突破.一場講座帶來的啟發某天,小傑的父親在茶水間與同事王叔叔聊天,無意中提到自己對小傑行為的擔憂.王叔叔隨即分享了他的經驗:「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叫「自己幫寶寶取好名」的講座,講者是姓名學大師張科勉老師.他提到可以透過名字來了解孩子的學習能量,從而找到相應的教養策略.」王叔叔熱情地推薦這位老師,並分享了自己如何運用姓名學分析孩子的學習特質,成功改善了親子互動.小傑的父母聽後決定一試.他們透過姓名測算的分析發現,小傑屬於「活躍表現靈活型」學習能量——這類孩子頭腦靈活,對互動學習特別有興趣,但需要透過正確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教養策略改變了孩子的未來根據張科勉老師對於學習能量的建議,小傑的父母開始為他設計互動性強的學習活動.他們舉辦了「家庭演講比賽」,讓小傑分享新知識,不僅滿足了他的表現欲,還幫助他鞏固學習內容.同時,他們鼓勵小傑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尊重他人的價值.最有趣的是,小傑被老師任命為班上的「小老師」,專門幫助同學解答問題.他在這些新角色中找到了自信,也變得更能體會同儕的感受.在一次校外的演講比賽中,小傑憑藉幽默和創意脫穎而出,贏得了全場掌聲和優勝獎.他的父母欣慰地發現,曾經被視為「問題行為」的表現欲,竟然成為了他的亮點.探索孩子的學習能量,實現教養突破透過姓名學與學習能量的分析,小傑的父母不僅理解了孩子的特質,還找到合適的教養方式.這段旅程證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潛力,只要找到對的方法,就能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如果您也想了解孩子的學習能量與個性化教養策略,推薦您點擊這裡:九型人格教養法.一起探索如何引導孩子邁向成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