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侯家瑋表示,從天然食物中補充鈣質,才是最好、最自然的方式. ﹝NOW健康陳曉彤/台北報導﹞7歲小燕(化名)因在學校的尿液篩檢中,出現血尿的情形而被帶來就診,醫師進一步檢查下,發現尿中含鈣量高,顯微鏡每個高倍視野下有10至15顆紅血球,且腎臟超音波呈現鈣化點.據悉,小燕有乳糖不耐症體質,每喝牛奶後就會肚子痛或拉肚子,由於媽媽擔心孩子長不高,除了每天給他吃鈣片,也會狂燉大骨湯來補鈣,幸好經過飲食調整及多喝水,小燕逐漸恢復正常. 哪些病症恐引發血尿?鈣片吃多也會血尿若是經過離心沉澱,在高倍視野的顯微鏡下見到紅血球細胞超過5顆以上,即稱為「顯微鏡性血尿」,這類血尿在肉眼下是看不出任何異常;但若是肉眼看得到的,即稱為巨觀性血尿.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侯家瑋表示,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泌尿道感染、外傷及構造異常;腫瘤(威爾姆氏瘤);腎炎、腎絲球病變或遺傳性多囊腎都可能出現血尿. 侯家瑋補充,血尿的診斷在排除全身性的疾病後,也要參考飲食內容,當進食太多含鈣食物,過度補充鈣片或維他命D、副甲狀腺機能亢進、中毒或遠端型腎小管酸血症時,恐出現高尿鈣症,患者會時有間歇性血尿與解尿疼痛的情形.原則上,治療採取控制血鈣,降低尿鈣並糾正酸中毒等來緩解症狀,且輕症者無需特殊療法,只要避免高鈣飲食、多飲水即可. 針對孩童個子嬌小,常有家長憂心「希望孩子長高,是否需要補充鈣片?」侯家瑋說明,舉凡睡眠、運動、飲食、遺傳、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等皆是影響長高的因素,「缺鈣」真的會長不高,但補充足夠或更多的鈣質,也並不會長更高.除非是本身有先天或遺傳性疾病,嚴重缺少鈣或維他命D導致佝僂症引起的身材矮小,一般是不需要額外補充鈣片及維生素D. 鈣質成分來源包含磷酸鈣、碳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等,侯家瑋提到,磷酸鈣、碳酸鈣的鈣含量及吸收率較高,且磷酸鈣是最接近骨骼的鈣質成分,卻不適合腎功能不全者.值得要注意的是,鈣會與部分藥物、食物有交互作用,例如四環黴素與鈣片一起服用,會減少四環黴素的吸收;降血壓藥或治療心絞痛的鈣離子拮抗劑,與鈣補充劑同時併用時可能讓藥效減弱. 鈣攝取超出這標準恐過量專家建議:採「3多1少」原則為了讓孩子順利長高,家長日常生活中會特別準備一些補品,對此,侯家瑋指出,從天然食物中補充鈣質,才是最好、最自然的方式,如果一天的鈣攝取量超過2500毫克恐會過量,長期過量攝取不僅會便祕,嚴重還可能發生尿路結石.因此,家長想幫孩子補鈣,建議遵循「3多1少」原則:第1多:「多吃高鈣食物」鈣質的食物來源主要包含奶製品(牛奶、優格、優酪乳、起司等)、豆類製品(豆腐、豆漿等)、堅果、小魚乾、芝麻、綠色蔬菜等.孩童若有乳糖不耐症或過敏的問題,像菠菜、花椰菜、芥藍菜、蛋黃、豆製品都是可考慮的替代品. 第2多:「多吃富含維生素D食物」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壁吸收鈣質,可從蛋黃、菇類、牛奶、動物肝臟、深海魚類等食物中補充.另外,平時多接觸陽光,將有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尤其紫外線中UVB的280nm波長最強時刻為上午10時到下午3時,需在不擦防曬油、沒有帽子等遮蔽物情形下,露出臉部、脖子和手臂曝曬,且建議每次曬15分鐘、每週3至4次. 第3多:「多做戶外運動」運動可增加骨質密度,尤其是彈跳、打籃球、跳繩、跳高等抗重力運動,皆有助強化骨骼. 1少:「少吃高磷、高油、高醣飲食及碳酸飲料」碳酸汽水因含有磷酸,會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茶與咖啡因含單寧酸,阻礙腸道吸收鈣質,同時咖啡的利尿特性,增加尿中鈣質的排出.有研究指出,每喝下1杯高糖飲料,就會讓生長激素停止分泌2個小時(除了幫忙長高,生長激素還有提高骨質密度的作用),因此發育中的兒童睡前不宜多喝含糖飲料或吃甜食. 孩子成長需要補充鈣營養,但也不能攝取過量,侯家瑋叮嚀,除了餐餐要有高鈣食物,想要身體吸收好,補充維生素D與平日曬太陽也很重要,尤其曬太陽要選對時間與方法.另外,飲食上也要少吃高磷、高油、高醣、咖啡、茶、碳酸飲料等不利鈣質的食物.來源:7歲童狂補鈣竟釀血尿專家呼籲:「3多1少」適量攝取出處:NOW健康延伸閱讀:腸病毒吃不下脫水恐致死?醫:喝「這兩種飲料」,脫水更嚴重愛愛無趣竟是「性腳本」太傳統?專家曝「舌舔」10處,撩到酥麻飛上天排卵次數「過勞」易罹癌?症狀常與腸胃疾病混淆,醫嘆:發現多已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