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小的時候,大家也正在事業上打拼,常常省這省那的,只希望可以給孩子多一點的資源與照顧,但當孩子慢慢長大,媽媽還是對自己很省嗎?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故事中的媽媽每次吃魚,都把魚肉給孩子吃,自己只吃魚頭.幾十年就白駒過隙,媽媽病了在醫院裡治療,孩子擔心的跑去看媽媽,還煮了一鍋湯.媽媽打開湯一看,不禁老淚縱橫.母親看見一鍋魚頭湯,她覺得生病了,居然還是只能吃魚頭!但是,孩子們卻一直以為媽媽喜歡吃魚頭,殊不知媽媽是捨不得吃魚肉.溝通很重要,明確的表達需求更重要.女人犧牲自己,只為了成全與滿足家人的思想與行為,應該在上個世紀就走入歷史.沒有誰要為誰犧牲什麼,而是選擇了什麼,就要認真對待自己的選擇.所謂的能者多勞,其實也只是在乎的人,就願意多做一點.有一次在婆家切水果,公公看見我在吃水梨心,笑著說:「以前都是我在吃水梨心,妳小叔還問我,爸爸你愛吃水梨心啊?」我笑著回:「我們只是不想浪費啊!」我跟公公的笑語,引起婆婆的注意,她說:「有很多水梨啊!要吃水梨肉!」婆婆是一個善待自己的人,她也善待媳婦.當小嬸也嫁進門,我們都當了媽媽以後,她知道育兒的勞累與辛苦.在過年,她就邀請大家在外面吃年夜飯,誰也不要在圍爐時忙得灰頭土臉而失去笑容.我們把做飯菜的時間省下來,連絡感情、談心聊天,好好享受相聚的時刻.當然,我們也有一起做飯的時候,我跟小嬸很有默契,一個人在廚房幫忙婆婆,另一個人就幫忙帶孩子.用完餐,婆婆休息,我們一樣一人洗碗,另一人就弄水果.幾年下來,從來沒有說過要如何分工,大家卻會彼此體諒,相互支援.現在婆婆往生多年,回去看公公時,大家就在外面打牙祭,把珍貴的時間,用來分享生活與談心.女人,都是善於觀察的人.女人也都知道女人在家裡的角色與重要性,做為家庭裡,情感連繫的支柱,女人真的要生活開心,家庭才可能和樂!女人,如果要省錢,就不要抱怨!怨先生賺得不多,怨錢都花在孩子身上,怨東怨西,省這省那,把自己的幸福省掉了,也省丟了家庭的幸福.錢只是一個工具,要懂得使用金錢,才可以當金錢的主人,而不至於淪為金錢的奴隸.在我們背著房貸,負債一千多萬時,鄰居好奇的問我:「負債那麼多,你們怎麼還會出國玩,如果是我,我會先把錢省下來!」我說:「出國旅行,是我跟先生共同抒壓的方式,基於支出考量,我當然盡量找便宜的團參加,可以散散心就好!做了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才有能量面對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壓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真的是調劑生活很重要的選擇.我們不需要比過別人來獲得幸福,而是要知道怎麼做,會讓自己有幸福的感覺.教導孩子,我也明確的告訴他們,父母喜歡吃什麼,喜歡過怎樣的生活.現在準備他們喜歡吃的東西,也讓他知道,長大有能力時,要會準備父母喜歡吃的東西.養兒不為了防老,但孩子必須明白,在父母的供養與社會的互助上,他得以茁壯成長,等他長大有能力時,當然要跟父母分享成就和回饋社會.人生,雖然有身不由己的時候,但是一個真正成熟與自由的成人,是不應該把生命浪費在抱怨上的.我們一生最珍貴的資產就是自己的時間,在生活中,一邊努力衝刺,也不要忘了要一邊享受人生.不要讓自己,總是活得犧牲與委屈,犧牲與委屈,並不會得到幸福的生活.人是視覺的動物,如果要省錢過日子,也不要省了笑容.每天多跟家人笑一笑,也跟自己微微笑,讓微笑稀釋生活中的苦澀或煩惱.給孩子剛剛好的愛與管教,也要記得給自己剛剛好的愛與關懷,這樣孩子才會學會愛父母.讓愛在每個角色中流動,使家庭裡有剛剛好的溫度與愛在流轉.摘錄自<剛剛好的溫度:面對多重角色的平衡之道,讓愛擁有恰到好處的溫暖>新書<陪孩子好好說話:讓愛無礙,養成良好的親子溝通>本文由<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閱讀延伸:不要跟鬧情緒的青春期孩子要求態度,那會割傷親子不要只問孩子的成績如何?正向思考,才是孩子日後適應職場生活的籌碼跟孩子開玩笑而已無傷大雅吧?小心自己已經成為言語暴力的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