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感性腦跟理智腦有什麼不一樣?差別在哪裡?A:用牛郎跟織女的故事來做說明~傳說中,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一起到凡間遊玩,跑到河邊洗澡(泡湯),這時候有一個男人,牽著一頭牛,來到了河邊,因為覺得仙女們長得非常漂亮!就拿走了其中一件衣服,當仙女們洗完澡以後,要穿上衣服回家時,才發現,有一位仙女沒有衣服穿,無法回到天上,只好留在人間,這時候拿走衣服的「牛郎」跑了出來,問仙女要不要嫁給他,古時候的女孩子,被男生看到裸體,是要以身相許的.仙女只好答應了.婚後兩個人非常相愛,牛郎耕田、仙女織布,還生了兩個孩子,後來消息傳回天上,被玉皇大帝知道,非常生氣!下令王母娘娘跟天兵天將,去把仙女帶回來,並在兩人中間劃出銀河,阻擋兩人繼續見面,最後才在牛郎苦苦哀求下,玉皇大帝才看在仙女想念孩子的份上,決定讓兩人一年能夠見面一次.PS:天上一天人間一年,所以其實仙女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感性腦:哇!好浪漫的愛情故事牛郎與織女被銀河阻隔,每年只能見一次面,讓這段感情充滿了遺憾與期盼,他們是「被命運拆散的戀人」,特別是「鵲橋相會」的畫面,讓人聯想到愛情不懼距離、跨越阻礙的美好信念,織女思念自己的孩子,這份母愛超越了童話的框架,讓這個故事不只是關於愛情,還有親情的重量,織女即便身在天庭,她仍然放不下在人間的牽掛(小孩).感性腦能在這個故事裡面,看到思念、忠誠、等待與家庭情感的流動,而這些,或許正是讓這個故事流傳千年的原因.----------------------------理智腦:牛郎的行為,存在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牛郎看到仙女在河邊洗澡=﹝偷窺﹞牛郎愛上了仙女,並悄悄的拿走了仙女的衣服=﹝竊盜﹞企圖用愛情包裝,合理化自身不良意圖.仙女沒有衣服就無法回到天庭,只能跟著牛郎回家=﹝妨害自由﹞﹝誘拐﹞.婚後兩個人非常相愛,還生下了孩子=連父母都不知道的非法婚姻」=﹝私行拘禁強制性交﹞=仙女罹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愛上了對她施暴的人.玉皇大帝知道以後,叫王母娘娘跟天兵天將把帶仙女帶回天庭,=爸爸媽媽終於發現女兒下落,﹝帶著警察去救女兒﹞.-----------------------------當你用感性腦看這個故事,會覺得這是一段淒美的愛情傳說;但當你用理智腦剖析,就會發現這是一場經過美化的犯罪現場.這也反映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多少「感人」的愛情故事,其實都是在合理化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多少「浪漫」的情節,實則是透過習俗、文化、甚至童話包裝,讓受害者無法察覺自己被剝奪的權利.因此,對我而言,牛郎跟織女的故事,與其說是浪漫的象徵,不如說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去細看每一段被傳頌的故事,學會分辨感動背後的真相,也學會珍惜真正平等且相互尊重的感情.「這並不是要抹去所有美好的情感,而是希望我們能夠更深刻地去理解,哪些是真正的愛,哪些只是包裝過的權力關係.感性讓我們體會愛的美好,理智則讓我們辨別愛的本質,唯有兩者並存,我們才能擁有真正健康、平等的感情.」------------------------------PS:什麼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受害者對施虐者產生好感的現象.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在這個故事中,織女一開始是被迫留在人間,但後來卻與牛郎相愛,這可能並不是出於真正的選擇,而是因為她別無選擇,長時間的相處讓她產生了依戀,這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象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