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類的愛情經驗,都骨感地告訴下一代:愛會隨時間淡化.彷彿曾經的激情在最好的情況下,皆轉變為家人般的平淡感情.對愛情的哀悼裡,雖然不少先生與太太擁抱了平常家庭的歡樂,但內心深處也明瞭一些重要的東西消失了──最初的「愛情」只剩下「情」(溫情,機械式的性,或只是一些責任與義務),卻不再「愛」(浪漫,熱情的性,某種用心的存在)!<灰姑娘>般的童話,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經典電影<鐵達尼號>及今天各式韓劇等,都藉由撩撥及回應人們心底對浪漫花火的渴求,才會一再被傳頌.但它們真正的成功秘訣,卻是巧妙地通過抹除愛情終究經不起時間的洗禮而消失的可能性(讓結局停在王子公主從此幸福生活下去),並迴避思考「愛如何能夠不消失?」這惱人的問題(通過讓主角身患絕症或意外離世),才保留住「浪漫的愛定能長久」的想像與盼望.過去人們用山盟海誓來為愛情護航,希望承諾能讓愛不消失,今天人們但求在約跑時不要暈船,自知招架不住愛情的叫囂便先讓它消音.在諮商中我能看見,某些出軌行為其實是在討回關係裡早已消逝的愛.種種一切,不都是源自「浪漫愛(已經/將會/終究)消失」的真實恐懼?圖片出處為了讓愛不消失,我們本能地用上各種辦法去保留它(承諾、婚姻、生孩子),或去防止它受損毀(不斷查勤、要求報備、禁止伴侶跟異性朋友見面).然而,愛情的悖論就在於:越過度追求恆久,愛越是無法恆久.浪漫愛情,是我們在交往之初最為看重,於關係穩定之後最想留住,卻潛意識地最為恐懼且排斥的事物──這是人們最不想承認又難以理解的──為什麼?!因為在「浪漫」裡頭,有著無可避免但教人極力避免的成份:不確定性、複雜性和脆弱性;如果浪漫一直在關係裡佔主導地位,人就會感受到自己的依賴、失望和攻擊.與此同時,這代表我們得面對伴侶永遠是個充滿不確定性與脆弱性的複雜個體.他身上那未曾因承諾而熄滅的欲火,亦隨時會因著對你的失望,而愛上另一個吸引他的對象.為此,許多人為了使愛情不變,在交往的第一天起就努力為關係「保鮮」,以為這樣就能一直保持「新鮮」,但他們無法理解的是:越是追求恆久,愛越無法恆久!本質上,愛情就是在二人的動態張力中恆動變化,我們又怎可能要求愛不變動呢?越是因恐懼而去控制愛情,愛情越早失去控制而讓恐懼成真.以為用保鮮膜能包裹「愛」情,保留的就只有愛「情」.※全文及抽獎活動可參考筆者臉書原篇文章〈當我們之間只剩下「情」,能如何找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