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上小五後,回到家常會脫口而出幾句髒話,有時候一個字,有時候三個字,令我很擔心.他也不想想,家裡還有個妹妹,這樣真的很難聽!」我常被家長問到,孩子罵髒話怎麼處理?我通常會進一步理解,孩子罵髒話出現的情境、脈絡、對象、頻率以及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背後的動機.於是我問:「他在家是常常罵,像是口頭禪,還是偶爾罵?」「是不常,偶爾來個一、兩句,但最近有越來越頻繁.」「跟同學相處呢?或者在其他地方,是否也會罵髒話?」「我有觀察到,他跟同學玩在一起時,也會這樣互相問候別人的母親.我有告誡他,不要跟著同學罵,但他跟我說,同學都是這樣說話的呀!」大家都這樣,我也跟著罵這倒是.回想起我高中時期讀的是男校,身上穿的是第一志願的制服,嘴裡說出來的話卻也沒多正經,隨處都可以聽到粗魯的發語詞.在那個環境下大家都這麼說話,便形成了一種次文化.那些發語詞雖然不堪入耳,但通常沒有惡意,還具有凝聚友誼的力量.我想,若當時我的父母,有機會在學校裡聽到我們這樣嗆來嗆去,可能會暈倒.所以我也常提醒家長們,孩子在家裡偶爾罵個髒話,也許他在同儕間,用髒話問候彼此早已稀鬆平常,反倒是覺得大人過度大驚小怪.髒話不好聽,但你卻很難禁止孩子罵髒話.特別是,如果那已經是同儕團體裡的次文化,或者成為一種同儕認同的媒介時.所以,你不需要禁止孩子罵髒話,而是引導他,懂得看場合說話.罵髒話懂得看場合、看對象,學會閱讀空氣像是,把髒話帶到公開場合,或者拿回到家裡罵,別人聽了不舒服,那就不適宜.你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和同學間相處,需要透過罵髒話培養感情(說出正向意圖);但回到家,我們都不喜歡聽到髒話,我們也不說髒話,請你不要在家裡說髒話.」能看場合行事與說話,是成熟的人際應對裡重要的一環.先不要急著批判孩子,罵髒話是「錯的」;而是讓他知道,某些場合不適宜,這樣比較能被孩子接受.理解髒話背後的意涵,學習尊重與自我負責更進一步,你可以與孩子討論髒話的意涵.在大部分的文化或語言中,不雅的字眼通常和性有關,通常是對特定性別(通常是女性)或生殖器帶有歧視、敵意與攻擊的意味.孩子不懂這些,只覺得罵起來好玩;我們就得帶著孩子去認識,那些隱藏在髒話背後的性別暴力.你可以這麼告訴孩子:「我知道髒話罵起來很爽,但聽的人會感到不舒服,特別是女性.沒有任何一個性別或任何人的身體器官,可以被這樣貶損或侮辱.」必要時,帶點法律觀念,讓孩子知道,隨意對人罵髒話的下場,可能是觸犯公然侮辱罪.孩子的年紀越大,越要懂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習慣用髒話表達情緒,讓情緒覺察度下降前面提到的,都是假設孩子年少無知,同儕罵髒話就跟著罵.不過,也有些孩子是透過罵髒話來發洩情緒,內心其實藏著痛苦,而髒話是他所能想到最簡便的表達方式.劉彥廷老師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如果孩子長期罵髒話,可能會弱化思考.意思是,孩子無法用更多元的語彙,向他人敘說自己內心的複雜感受.罵髒話不僅無助於調節情緒,長久下來,思考的深度與廣度都將有所侷限.我曾到一個大學課堂上,教學生辨識情緒.我舉了一些情境,要學生說出當事人可能會有的情緒感受.常聽到大孩子們說:「很幹!」然後一群人大笑起來,有些同學則是皺起眉頭,露出嫌惡的表情.確實,不少人是用髒話來表達心情,似乎那個「幹」字,可以一言以蔽之內心的種種.髒話一出口,我們就不再繼續接觸內在,對情緒的覺察也停留在表淺之處,更難以釐清情緒痛苦的來源.別急著糾正,聽懂孩子髒話背後的情緒感受如果你發現,孩子罵髒話是帶著強烈的情緒的話,不妨別急著糾正,而是透過提問,去理解孩子內在發生了什麼事.你可以這麼說:「我聽到你罵了聲髒話,心裡好像有些情緒想表達,你願意和我說說嗎?」這是提出邀請,接著說:「是覺得生氣、難過、無力、沮喪、委屈,還是後悔呢?」試著拋出一些情緒詞彙,讓孩子有機會核對自己的內在,進一步引導孩子說出他經歷了些什麼,像是:「你說你感到很委屈,在委屈些什麼呢?發生什麼事了呢?」當一個人的感覺被理解,故事被聽懂了,情緒強度就會慢慢下降.這時,再回頭告訴他,罵髒話不是個合宜的情緒表達方式,不只內心會更憤怒,別人也搞不清楚,他究竟怎麼了.正向聚焦,看見孩子能合宜表達的時刻有時候,罵髒話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不是大人糾正了,孩子就改得過來.這時,我會建議師長,使用正向聚焦的回應技巧.也就是,在孩子「沒說髒話」時,或發現孩子罵髒話的頻率下降時,給予欣賞與肯定,具體說出孩子努力改善的事實.像是:「我有觀察到,你最近在家裡有減少罵髒話.我看到你能夠自我控制,也努力在改善自己的表達方式,這是很棒的!」「當我聽到你能說出你的情緒感受,而不是直接飆罵髒話時,我覺得很欣慰,也感到被尊重;這樣我也知道如何幫助你,謝謝你願意這麼做!」因為「行為不會一成不變」,常罵髒話的孩子,也不會說出口的每句話,都是粗俗不雅的字眼.大人要懂得去發現那些孩子沒罵髒話的時刻,抓住機會給予讚賞.一方面讓他知道,這麼做是受歡迎的;另一方面,則是暗示孩子:「你有能力做到好好表達,而不是罵髒話」.言教不如身教,大人也需謹言慎行最後要提醒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甚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孩子身旁的人,都是用髒話來問候彼此,那麼孩子隨口而出就是髒話,也就見怪不怪了.因此,大人自己也該謹言慎行,時刻反思,當孩子說髒話時,會不會我們也是髒話不經意地掛在嘴邊.你沒教他的事,他通通都學到了!本文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孩子吵著要手機就該給?心理師:只憑這6點就會後悔孩子太乖不是好事!學會適時的反抗讓孩子有自保的能力家長該做的,責無旁貸!身為爸媽能做什麼?心理師:10件事避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