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婚率居高不下,但父母離婚對孩子影響重大,需適應新環境、調整情緒,並重新建立安全感.離婚過程孩子需付出努力和時間來適應,透過8原則支持與引導孩子,父母共同建立新合作模式,提供穩定、安全與愛的環境.快速目錄:一、結婚幾年最容易離婚?二、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三、孩子適應離婚新生活8原則 一、結婚幾年最容易離婚?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的離婚率逐年上升.2023年共5萬3071對夫妻選擇離婚,結婚後的前五年是離婚率最高的時期.這段期間,夫妻需要面對許多挑戰,如: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承受經濟壓力,以及應對育兒問題等.二、離婚對孩子的影響當父母離婚時,孩子會經歷悲傷、憤怒、失落、不安、困惑,自責等情緒波動.此外,離婚帶來的生活習慣改變,如搬家、轉學,甚至家庭結構的重塑,孩子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時間來適應.以下是孩子可能面臨的情緒與心理的調適,家長需特別注意!1.憤怒與自責:孩子可能會為父母的離婚尋找原因,甚至責備父母其中一方,或覺得自己需要對父母的婚姻負責.這時需要被理解與引導,避免孩子過度內疚或長期懷恨.2.不能接受離婚:年幼的孩子可能會持續幻想父母復合,而這種期待通常會持續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早期.唯有當孩子心理上能夠獨立於父母時,他們才有能力真正接受離婚的不可逆性.3.影響親密關係建立:部分孩子在經歷父母離婚後,可能會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害怕重蹈父母的覆轍,進而影響其未來的情感發展.三、孩子適應離婚新生活8原則1.減少生活變動盡可能維持孩子原有的生活方式,例如居住環境、學校、朋友圈等,這有助於孩子更快適應新局面.2.讓孩子了解未來的變動讓孩子明確知道生活將會發生的改變,並確保即便父母分開,仍能保持穩定的聯繫,例如透過電話或電子郵件持續關心孩子.3.接納孩子的情緒每個孩子面對父母離異的方式不同,可能展現出各種情緒反應.家長應該允許孩子表達感受,並告訴他們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4.澄清離婚的原因向孩子解釋離婚並不是他們的錯,減少孩子的內疚感.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們可能因為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而誤認為父母離異是自己造成的.5.確保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可能會擔心:「爸爸媽媽不愛對方了,會不會也不愛我?」因此,家長應該積極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懷,讓他們感受到安全感.6.避免讓孩子捲入大人的紛爭不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不把孩子當成傳話筒或懲罰對方的工具,並支持孩子與另一方的良好互動,這有助於孩子維持健康的心理發展.7.維持一致的教養方式若孩子需要在雙親間輪流生活,雙方應討論並建立一致的教養規範,以幫助孩子更快適應不同的家庭環境.8.不要忽視孩子的需求即便無法與孩子同住,也應保持對孩子的關心,不錯過每一次與孩子相處的機會,創造有意義的親子互動,透過陪伴與關懷,讓孩子建立對父母愛的記憶,這將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離婚並非關係的終結,而是建立「新合作模式」的開始.父母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夥伴,即便不再是夫妻,也能共同為孩子提供穩定、安全與愛的環境,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卡蘿琳持續提供新手爸比、媽咪們最新育兒衛教資訊,研發適合嬰幼童體質的營養補給品.歡迎加入新會員,免費領取贈品券,輸入優惠碼:BABY,將獲得小獅王辛巴安撫奶嘴(市價165元).須於線上兌換,限量100份,送完為止.另有新客限定優惠,小朋友的最愛,卡蘿琳熱銷- 佩米棒和佩米棒,買一送一和免運優惠.每人限購一組,手刀下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