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說他真的撐不下去了,打算離婚.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我聽完那一整段話,心裡其實很亂.不是因為震驚,而是因為太能理解那種拉扯感.我是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每天晚上最重要的事就是陪他刷牙、讀故事書、聽他講一些有點亂七八糟但又很認真的話.有時候我也會很累,甚至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個好爸爸,但在那些日常片刻裡,我總會再次被提醒,孩子的存在真的把人生變得很不一樣.所以當我看著身邊的人準備離婚,特別是他們也有孩子的時候,我會不自覺開始想像,那個小孩要怎麼理解這一切?在爸媽各自拉開距離的過程中,他會不會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就算明明知道「與其讓孩子看著不幸福的婚姻,不如讓他學會什麼是尊重與界線」,但⋯⋯真的輪到自己,就很難這麼果斷.制度怎麼設計,都無法處理心裡那一塊其實法律上怎麼離婚、能不能單方面聲請,條文寫得都很清楚,甚至有些網站還貼心整理了步驟跟要準備的文件.像我朋友這次也是先去查了民法第1052條,然後一邊說著「看起來應該有可能成立啦」這種話.制度項目內容簡要協議離婚雙方同意、簽好協議書就能辦理調解離婚法院協助雙方溝通離婚事宜訴訟離婚根據1052條列舉的理由向法院訴請子女監護與扶養法官會依「子女最佳利益」為原則裁定但說真的,制度再完整,都無法幫人處理那種「如果離了,我是不是會錯過他長大每一刻」的自責感.也不是說不能離,而是當你在法律上劃好界線的那一刻,心裡也很清楚,有些陪伴是真的會變少的.這是我作為一個爸爸,很難不去想的事.壓力來源,有時不只是感情本身的問題看起來像是婚姻破裂的原因,很多其實不是感情變了,而是生活撐不下去了.朋友說他老婆很冷淡,但冷淡背後是照顧兩個孩子沒人幫忙.老婆說他不體貼,但他下班其實也累到快斷線.久了,他們開始對彼此語氣不耐、話越來越少,最後乾脆不講話.這種場景我也不是沒經歷過,只是每次都在某個臨界點前煞車.也不是因為特別偉大,只是想到如果真的鬧到分開,誰來接我兒子下課?他晚上睡覺會不會突然問:「媽媽去哪裡了?」我相信很多人不是不願意努力,只是那個努力有時看起來太徒勞.當制度與生活條件都不太給力的時候,「離」這個選項才會變得比「撐」還要有邏輯.也許他們不是沒愛了,而是太累了我常常想,真正讓婚姻走不下去的,不是「不愛了」,而是「沒力氣再愛下去」.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其實離婚背後都有很不講出來的累.報導裡有提到,男人可能是覺得自己不被欣賞、不被需要,女人則是覺得婚姻裡的成就感與安全感都消失了.聽起來像是不同的語言,但說穿了,兩邊都只是想有人懂.作為一個爸爸,我看著別人經歷這些,不會立刻去批評誰沒盡力,而是常常想:「如果我哪天也走到這一步,我要怎麼保護我兒子的安全感?」所以當朋友跟我說「我真的不行了」的時候,我其實很想問他:「那你有想過怎麼跟孩子說嗎?」但最後沒問,因為我知道,他現在連跟自己說都還說不出口.最怕的其實不是離婚,而是離婚後什麼都沒想清楚我並不反對離婚.說實話,有些婚姻真的就是走到盡頭,離開反而讓彼此重新呼吸.但最怕的是,那種在崩潰邊緣時草率做出的決定.因為在有小孩的狀況下,一旦開始,很多事情就不能回頭.我會希望身邊想離婚的朋友,都能先想清楚幾件事:你想要怎樣的未來?你準備好怎麼當一個「離婚後的父母」了嗎?孩子的情感照顧要怎麼安排?你自己能承受他可能的哭鬧、懷疑、甚至疏遠嗎?這些問題沒標準答案,也不該成為綁住人的理由,但它們值得被想過.我每次想到這些,就會下意識多親我兒子一下、多抱他一下.也許有一天我也會走到那個關口,但在那之前,我希望我至少有把那些難的問題都誠實面對過.本文也被收錄於<有些離開不是不愛了,是累到沒有力氣再愛>h1{font-size:28px!important;}h2{font-size:24px!important;font-weight:700;}h3{font-size:20px!important;font-weight:600;}p{font-size:17px!important;}a{color:000!important;margin:0!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