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網路上滑到一篇談孕吐的文章,內容其實沒什麼特別,就是把時間點、可能原因、緩解方式寫得很清楚……但不知道為什麼,看著看著我心裡突然揪了一下.那種揪,不是看到什麼驚悚醫學資訊,而是想到幾年前,我老婆懷第一胎時的樣子.那時候我還在摸索「當爸」是什麼意思,對懷孕這件事的想像很模糊,只知道要健康、要陪產檢、要多休息,其他的……好像沒人真的跟我講過.直到那一陣子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反胃,吃一點點東西就吐,躺在沙發上幾乎沒什麼力氣,我才慢慢意識到,原來有些事情的起點,是身體先撐不住.我記得她那時候說過一句話:「我不是不想吃,是我真的吃不下去.」我一直記得那個表情,也一直記得那幾天我什麼也做不了的無力感.時間點寫得很準,身體卻總是超出表格的範圍那篇文章裡說,大多數孕吐從第五到第六週開始,第八週最嚴重,十四到十六週之後會慢慢好轉.的確,當時我們家的狀況差不多就是這樣:第六週開始覺得噁心,第八週每天都像在過戰鬥人生.連走去陽台曬太陽都會頭暈,吃粥吐粥,聞到熱湯的味道就乾嘔.時間階段描述開始週數第5~6週高峰期第8週前後緩解時間第14~16週左右少數狀況有人會吐到孕後期甚至生產前可能原因荷爾蒙變化、腸胃變慢、情緒疲憊等當時我其實也查過這些資料,但查到歸查到,日子還是得一天一天過.說真的,那些週數只是參考,每個人反應都不一樣.她有時候半夜會突然冒冷汗地說肚子又翻騰起來,我就默默拿水給她,有時候她只是靠在我肩膀喘幾口氣,就能稍微緩和.我們也試過薑茶、餅乾、小餐分次吃……有用,但不穩定.真正起作用的,可能還是時間吧.當時的我,只能陪著她吐完再倒水那段日子裡,最常做的事大概就是聽她說「我又不舒服了」,然後跑去廚房熱粥或找餅乾.其實不是每次都有用,但她只要感覺我沒走開,就比較安心.我很少說話,怕講太多變成壓力,也怕自己說錯話.後來我慢慢知道,安靜待著,比什麼都重要.那篇文章裡寫到「孕吐不是妳做錯什麼」,我看到這句話時真的有一點被打到.因為那時候的她,真的有一點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堅強,甚至說過「連懷孕都懷不好」.我記得我當時只是緊緊抱住她,也沒說什麼大道理.因為那種情緒,講理是沒有用的.有些過程,不是誰能教會你該怎麼走我後來常想,那些日子裡我們之所以沒有崩潰,可能不是因為做對了什麼,而是我們沒有急著做什麼.她想吐的時候就讓她吐,吐完就給她水漱口,吃不下就讓她睡,睡醒就給她看點輕鬆的影片.我們不再急著「解決孕吐」,而是學會怎麼一起撐過它.也因此,我看到那篇文章最後寫「你不需要假裝自己沒事」,我忍不住點了點頭.因為真的沒事的孕婦,大概是不存在的.每一個在孕期裡掙扎過的人,都有自己小小的困難與堅持.而身為伴侶的我們,其實也一樣,只是角色不同而已.那些日子撐過了,但記憶還在身體裡留下痕跡現在孩子已經會叫爸爸了,會跑來跑去、會撒嬌,會把玩具散滿整個地板.我們也很少再提起那段孕吐的日子,像是已經過去,也不需要再提.但我知道,那不是可以輕易抹掉的記憶.那是一段我們一起走過的時間,是她撐著身體把一個生命慢慢留在世界上的證明.偶爾看到這類文章,我還是會有點鼻酸.不是因為懷念,而是因為知道有些事情,即使我經歷過一次,也不會輕易忘記.那種身體的不舒服、心理的煎熬、彼此的無言……它們沒有辦法完全說清楚,但我想,那就是我們成為父母的方式之一.參考資料:孕吐何時開始?原因、緩解方式與注意事項一次搞懂h1{font-size:28px!important;}h2{font-size:24px!important;font-weight:700;}h3{font-size:20px!important;font-weight:600;}p{font-size:17px!important;}a{color:000!important;margin:0!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