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畫家媽媽,繪本從來就不是我和孩子生活裡的配角,而是陪伴我們成長的主角.我和我的兒子大吉,幾乎每天都會一起看繪本、一起畫畫.我們家甚至有一整面牆,專門留給大吉塗鴉創作.這面牆不只是他的畫布,更是他成長的紀錄牆.其實從大吉還在肚子裡時,我就開始每天對著肚子唸故事給他聽.這個看似簡單的習慣,從懷孕一路延續到他出生後的每一天,從沒中斷.也許就是這樣的耳濡目染,讓大吉從兩歲起就有非常好的表達能力,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這讓我深信:繪本的力量,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遠. 繪本怎麼選?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重點有些爸媽會問:「繪本到底要怎麼挑?1-3歲、3-6歲、6-12歲,是不是每個階段要看的都不同?」對我來說,選書從來不是硬性規定,而是跟著孩子的成長一起變化.我會根據大吉的年紀與他的興趣,到圖書館或線上書店挑選適合的繪本.在他0-3歲的階段,我常常讓他接觸與感覺統合相關的繪本,例如有黑白對比的卡片、觸感豐富的立體書、或能促進手指靈活度的操作書,讓他從遊戲中感知世界.而現在大吉已經5歲了,我覺得是時候可以讓他接觸一些內容更有深度、也更貼近生活的主題,幫助他認識身體、了解健康、培養自我照顧與自律的能力.因此我特別選擇了在「3Q寶貝童書館」入手的<兒童自律早教繪本10本>,一套非常適合3-6歲孩子的繪本系列,陪伴我們的親子閱讀時光.3Q寶貝童書館連結建立閱讀習慣,而不是「逼著」孩子讀書我自己有參加讀書會,也會常常和朋友們分享喜歡的書籍與繪本.大吉也常跟著我一起去參加這些聚會,耳濡目染之下,他自己也成為一個熱愛繪本的小小讀者.我始終相信,閱讀是一個生活習慣,而不是被要求或強迫的任務.當孩子從日常中發現閱讀的樂趣、感受到親子共讀的溫度,那麼他自然會愛上書本.比起「教孩子看書」,我更希望做的是「陪孩子一起愛書」. 每晚的說故事時間,是我們親子間最珍貴的時光每天晚上,我和大吉都有我們的固定儀式──說故事時間.有時候我還會變聲演出,例如模仿結核桿菌的聲音(哈哈),讓故事更加生動有趣.這不只是陪伴,也是孩子想像力與語言發展的重要時刻.我曾看過一則漫畫,內容講述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非常有限.從孩子嬰幼兒時期的黏著,到長大後逐漸轉向同儕、學業,再到成年後建立自己的生活圈,父母能真正「天天陪著孩子」的時間,說不定只有短短幾年.也因此,我特別珍惜現在的每個晚上,每一段故事時光,都是我與大吉心靈連結最深的瞬間. 台灣繪本創作者的溫柔力量台灣其實有很多優秀的繪本作家默默地在為孩子創作.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朋友,他們用畫筆與故事為孩子們打造一座又一座奇幻又富教育意義的世界.像照片中出現的繪本作家陳致元老師,以及一口老師,都是我非常敬佩的創作者.能夠與這些創作人交流,讓我更加深信繪本不只是閱讀工具,而是一種美與價值觀的傳遞.陪孩子閱讀,不只是傳遞知識,更是在他心中播下一顆顆溫柔又堅定的種子.醫師聯合推薦:<兒童自律早教繪本10本>——健康自律的第一步這套由醫師推薦、結合教育與健康的繪本系列,涵蓋了孩子0-6歲成長階段中最常見、也最需要了解的身體狀況與自律概念:<我便秘了>故事用輕鬆詼諧的方式,讓孩子了解「上廁所」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需要害羞或逃避.裡頭也教孩子們認識便秘的原因,例如水喝太少、蔬菜水果吃得不夠等,並透過角色互動學會如何改善.媽媽也會跟大吉討論:「你今天有喝水嗎?」「我們午餐吃了什麼幫助便便順暢的食物呢?」<我發燒了>這本書讓孩子知道「發燒」不是壞事,而是身體對抗病毒的方式.透過故事,孩子學會了量體溫、注意休息與多喝水的重要,也理解了當身體不舒服時應該怎麼表達.媽媽也會藉機引導大吉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學會用語言表達不適.<我咳嗽了>當孩子感冒咳嗽時,常常不太知道怎麼處理或覺得很焦慮,這本繪本用圖像教導孩子什麼時候要戴口罩、怎麼遮住口鼻,以及為什麼要避免去學校傳染給同學.也有介紹細菌、病毒是什麼,讓孩子從小建立基本的健康防護概念.<我拉肚子了>透過角色突然肚子痛的情節,引導孩子認識腸胃敏感與食物衛生的關係.媽媽也會跟孩子聊聊:「今天我們有沒有洗手?冰箱裡的東西吃之前有沒有加熱?」將故事延伸到生活中,幫助孩子學習生活中實際的自我照顧.<我不怕打預防針>這本繪本真的幫助很大!對打針非常抗拒的小朋友看完之後,他們會了解了打預防針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病毒感染.故事裡的小朋友也有害怕的情緒,但後來勇敢面對.讀完後,大吉甚至會說:「我打針也不會哭像故事裡的哥哥一樣勇敢!」<我有超強抵抗力>這本書很適合拿來當作日常生活的「健康提醒」.它告訴孩子,要有好抵抗力,除了吃得營養、睡得好、運動多之外,也要保持好心情.媽媽會跟大吉一起練習做深呼吸、運動拉筋,讓「健康」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會長得高高的>故事裡的小朋友很希望自己快點長高,這本書就介紹了睡眠、飲食與運動如何影響成長.媽媽也會一起和大吉計劃「成長日記」,記錄我們每天吃什麼、睡幾點、玩什麼運動,讓他更有參與感,也學會照顧自己.<我不再咬指甲>這本書的主角是一個也愛咬指甲的小朋友,在故事中,他發現自己每次咬指甲,背後其實有情緒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很多情緒,或只是單純不知道該怎麼放鬆.在故事裡並沒有人責罵他,而是一步步引導他認識自己的感覺,並且教他用其他方式來舒緩壓力,例如畫畫、深呼吸、或是學著動物們的動作、最後跟媽媽大擁抱消除焦慮...等等.當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會問大吉:「你覺得那個小朋友為什麼會咬指甲呢?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透過繪本,大吉不但認識了有的孩子會有的小習慣,也學會了怎麼面對情緒和壓力.<我要好好吃飯>這是我們家餐桌上最常被提起的一本書(笑).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愛挑食的小朋友,特別不喜歡吃蔬菜.直到他有一天身體變得很沒力、容易生病,才慢慢發現「吃對的食物」其實是身體的能量來源.大吉讀完後,竟然主動說:「我今天多吃一口青菜好了...不過我只想吃花椰菜上面的葉子.」(至少願意主動吃菜)這就是繪本的魔法——讓說教變得有趣、讓學習變得主動.<不近視大作戰>書裡的小朋友一開始每天黏著電視跟平板,眼睛又乾又癢,看東西越來越模糊,最後才發現是因為沒有讓眼睛好好休息!醫生奶奶又再次登場,用一連串「護眼任務」來引導孩子完成:像是每天戶外活動一小時、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讀書時要有足夠光線等等.每一本書的主題都貼近孩子生活,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學會正確照護自己,並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這10本書的設計,貫穿了一位「醫生奶奶」的角色,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與場景,說明身體如何生病、病毒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和自我照護. 陪伴與閱讀,讓孩子的健康與心靈一起茁壯閱讀完這十本繪本,媽媽我也跟大吉一起設定了每日的<兒童自律早教繪本10本>閱讀小任務表:(可印出貼在牆上,完成後打勾或貼貼紙✅)書名小任務任務說明<我便秘了>💧喝水挑戰今天幫自己準備一瓶水,每喝一次就畫一顆💧,目標喝滿6杯水!<我發燒了>🌡️照顧自己跟爸媽一起學習怎麼量體溫、蓋毛毯休息,並說出發燒時該怎麼做.<我咳嗽了>🤧禮貌咳嗽練習「咳嗽掩口鼻」的小戲劇,和爸媽一起演練好習慣!<我拉肚子了>🍌溫和飲食觀察今天吃了哪些對肚子好的食物(例如香蕉、白飯),畫一張「肚子舒服菜單」.<我不怕打預防針>💉勇氣貼紙回憶自己打預防針的經驗,畫出當時的自己,貼上一顆勇氣星星!<我有超強抵抗力>🥦健康英雄今天吃了哪些健康食物?有運動嗎?畫下來,幫自己打幾顆星星⭐!<我會長得高高的>📏長高日記和爸媽一起量身高,寫下今天的數字,定下下次再量的日期.<我不再咬指甲>🖐️放鬆練習當想咬被被時,用畫畫、玩黏土、體操來轉移注意力,完成三種方法就過關!<我要好好吃飯>🍽️彩虹飲食試著吃「彩虹色」的蔬果(紅、橙、黃、綠……),畫出今天吃了哪些顏色的食物.<不近視大作戰>👀護眼小隊完成三件事:1.看書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2.出門曬太陽30分鐘3.睡前不用平板✅小小提醒:可以搭配表格用貼紙或蓋章讓孩子集點,集滿幾個挑戰後給一個小獎勵(如親子野餐、自己選一本新書)每完成一本的任務,也能讓孩子畫下自己最喜歡的場景或角色,做成自己的「閱讀紀錄冊」這套繪本不只是學健康,更是學會「照顧自己」.當我們陪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討論、一起模仿角色,他們不但能記住健康知識,更能建立對身體的自覺與尊重.孩子的學習從生活開始,從一本本繪本、一段段故事,慢慢累積出未來的樣子.希望每位爸媽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閱讀方式,陪著他們走過這段最珍貴的童年時光. 跟大吉一起閱讀的Vlog3Q寶貝童書館連結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YT給我們一點支持喔~點擊下圖能連結我們的YT頻道喔~~~~~~ MyNeighborMr.Daji.我的鄰居大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