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青少年的家長,我們常常既著急又無力.有時候不是不關心孩子,而是不知道該怎麼溝通.常常拿捏不好,轉機也變成危機,唉.三明治父母,要忙工作也要顧家,孩子升上國一後,校園環境跟同儕影響更鉅大,現在生活每天都要步步為營…過去成長經驗都無法支應現代網路、AI時代的教養方式了,家長一定要積極學習「溝通」跟不斷嘗試「做法」,再耐心地等待時間推進,度過孩子們的青春期.以下這三個問題,是我和身邊很多家長聊過後最常見的卡關點,也分享我自己的觀察與做法,希望對家有青少年的家長有幫助.困擾一:孩子太在意外貌,花很多錢也無法滿足現在的青少年每天滑TikTok、IG,看著網紅的身材、外貌、穿搭,很容易產生容貌焦慮.這不是單純「愛漂亮」,而是把「外貌=價值」這件事內化了,孩子常會要求要買這個、買那個,即便引導他思考「需要」和「想要」的差別,他總能說「就是需要啊,因為我會有比較高的情緒價值」.對,這些潮流名詞他們都知道.👉我的做法是:不急著否定,先聽他怎麼想、在意什麼,例如女兒上個月要求想要「染頭髮」,(目前國中學校是可以染髮的),我以「健康」的立場希望成年後再染,以及「經濟考量」請她打消念頭,但她看到很多同學有染,很好看,於是討論出「掛耳染」,滿足她好奇自己外貌的改變,也請她自己出一半的錢,同時安撫我的擔心.(過多的染髮有害健康以及外貌形象上的改變).近期也主動分享網路上,我看到其他樣貌的女性榜樣(不靠長相成功的人)給她,轉移孩子對外貌的關注,回到「欣賞真實的自己」以及「培養能力的樂趣」才是生命的意義.困擾二:對成績焦慮卻無法自律,說要唸書還一直滑手機這點會讓很多爸媽崩潰,但其實他們也很焦慮,通常是不知道怎麼開始、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現在的孩子容易感到壓力大、專注力短,更容易選擇逃避.👉我嘗試:以關心的角度詢問孩子:「這次考試你覺得哪裡最困難?」和她一起訂定可實行的小目標,陪她找出適合她的讀書方法,不斷調整跟嘗試,她要求需要手機查資料,我選擇相信,並告訴她,我願意給她的原因,請她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做了努力,但學習成果反而退步的話,我們就要一起檢討,必要的時候,請她正視手機使用的問題.還是要盡可能引導孩子自己「思考」,「面對問題」,嘗試「解決辦法」.困擾三:話越來越少,連基本對話都困難孩子通常回到家,拿到手機就很安靜.就算有溝通的時間,也很少主動聊天.通常是因為孩子怕被念、怕被否定.「反正大人都覺得自己最對,沒什麼好討論的了.」👉我改變的第一步是:強調「尊重」的底線,我會不斷練習尊重孩子的發言,第一時間不否定,就算不認同也說「我想一下」,請她尊重我也需要思考的時間.因為自己有在推動書寫療癒,所以我也有用寫信的方式,目前覺得滿不錯的,往往可以在信件中,聽到孩子的真心話.(但心臟要夠強,因為現在孩子的表達都滿直接的.)以上,做個記錄,希望三年後回來看,是個美好的回憶.我會透過閱讀、chatGPT、家長族群的交流來學習親子教養上的新知,雖然已經不強求要當孩子的朋友,但一定要是她們願意回頭看的大人.親子關係或許不是修正,而是一起成長,並且父母必須牢記「以身作則」的使命.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