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人們開始認識「sobercurious清醒世代」或「清醒好奇者運動」以來,各式各樣的無酒精啤酒就開始大量地湧入市場,不僅因為健康理由受到啤酒族群的歡迎,也吸引不喝酒的人成為消費者.數年來,雖然無酒精酒類的市場持續成長,相較於啤酒,無酒精葡萄酒的選擇和變化卻相當有限,其發展遠遠慢了一大步.這項事實對銷售量逐年下滑的葡萄酒產業來說,無疑是另一當頭棒喝——是時候追加火力拓展無酒精的生產與行銷,挽回局面了!歐盟無酒精標籤新法案:Alcohol-Free、0.0%、Alcohol-Light歐盟高層擬議新法案,定義3個新標籤,以統一所有歐盟國家的標準,同時支持日益擴大的無酒精葡萄酒市場.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標籤包括「zeroalcohol」(零酒精)、「0.0%」、「alcohol-free」(無酒精)和「low-alcohol」(低酒精),讓人看了似懂非懂,難以判斷各標籤所代表的準確酒精含量.這次歐盟執委會提議的新標籤分別為:1、Alcohol-Free(無酒精):酒精體積濃度(ABV)為0.5%以下.2、0.0%:酒精體積濃度為0.05%以下.3、Alcohol-Light(微酒精):酒精體積濃度高於0.5%,但比去酒精前所屬類別的最低酒精濃度至少低30%.除此此外,該部門也提出目標市場的針對性策略,以協助產業管理其生產潛力、適應消費者偏好的改變,以及開發新的市場機會.歐盟執委會:用熟悉的名稱統一各國標示、未來將用符號替代文字歐盟執委會進一步解釋,過去法規所使用的名稱為「完全或部分脫醇」(de-alcoholised),偏技術用語,對消費者而言不夠友善.「新標籤的目的是用更親切、一般人更為熟悉的字眼來做說明.」換句話說,這是重新塑造形象的一步棋.儘管提出的新名稱已經被廣泛使用,各會員國對它們的規範卻不盡相同;此提案旨在確保歐盟地區內葡萄酒標示的一致性,未來會藉由圖示或符號代替文字做為通用識別,而在跨國市場中不需要任何翻譯.無酒精酒類市場成長62%,新標籤將盡快頒布實施2023年,全球NOLO(無酒精、低酒精)酒飲市場規模達到大約130億美元,自2018年以來足足成長了62%!另外,據美國市調公司GrandViewResearch的報吿顯示,2030年全球的無酒精葡萄酒市場規模預估將達到37.8億美元;2024~2030的年複合成長率為7.9%.現階段,這法案已由歐盟農業執委會專員漢森(ChristopheHansen)於2025年4月份呈遞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在葡萄酒相關業者贊同轉向無酒精市場積極耕耘的氛圍下,有望盡快獲得通過和開始實施.中國無酒精市場迎來黃金期,從健康需求到商務禮儀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健康問題、酒駕的嚴懲、年輕世代飲酒文化的改變等,都是2000~2019年期間歐洲人均酒精消費量下降20%的原因.面對需求疲弱,有愈來愈多的釀酒廠商將賭注押在無酒精葡萄酒上,選擇用創新來推動銷售的多樣化.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是葡萄酒的生產主力,產自這些區域的無酒精葡萄酒主要出口至北歐國家、荷蘭、比利時及英國.那麼觀察近年來大量消費葡萄酒的中國,在無酒精類方面,是否有什麼新發現呢?有別於西方國家Z世代因為健康或清醒好奇者運動的盛行,而在酒吧和餐廳啜飲無酒精葡萄酒,中國人喝無酒精葡萄酒的主要場所是在會議室和宴會廳.據<悅聊酒>(VinoJoyNews)報導,2025年第一季中國進口的無酒精飲料(含無酒精葡萄酒)大約為7000公升,較上年同期增加25.4%,總價值約2.18億美元,其消費動能來勢洶洶.2023年,僅在阿里巴巴天貓購物平台上,無酒精葡萄酒銷售額就飆升了120%;預計到今年年底,其市場規模將超過20億元人民幣(約2.75億美元).澳洲出口中國最大的葡萄酒商之一的AuswanCreek,在中國推出了「藍龍蝦」(BlueLobster)的無酒精系列商標,近兩年才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耕耘進口葡萄酒行業逾15年的青島朗維卓越國際貿易也認同,無酒精葡萄酒的消費趨勢非常活躍,該公司每個月運輸三大貨櫃入港.不過,中國的消費者在餐宴上選用無酒精葡萄酒,大多是出於實用的理由:宴後必須開車回家.另一方面,商業場合中一些高階主管和賓客,會因為健康考量、職場義務、或者酒量不佳卻必須參加敬酒等原因,選擇不含酒精的葡萄酒,一來維持禮儀,二來顧及面子形象.就需求偏好而言,中國的消費群不愛過甜的葡萄酒,而是喜歡酸澀度與甜度均衡的商品;簡言之,味道的層次和特徵必須與傳統葡萄酒愈類似愈好.無酒精飲酒風格下,消費者又該注意什麼?反觀身為消費者的你我,迎接無酒精的飲酒風格需要注意什麼呢?歐盟執委會提出的新標籤中最具爭議性的就是「light」這一詞,意思為「輕微」;以定義而言,去酒精後的酒精濃度卻可能比啤酒或艾普羅香甜酒(Aperolspritz)還高,被列為微酒精葡萄酒真的恰當嗎?「Light」一字的使用廣泛,大眾非常熟悉,故既有印象很可能會誤導和鼓勵消費,模糊實際的酒精濃度,忽略對公共健康的注意,使人不得不對公正標籤做法提出質疑.舉例來說:一般蘋果酒的酒精濃度是4.5%,歐盟認定的葡萄酒最低酒精濃度是8.5%,若要符合「微酒精」的條件,就必須採用去酒精程序將酒精濃度減至5.95%(8.5x70%);不過仔細比較,會發現微酒精葡萄酒其實比蘋果酒的酒精含量更高.同樣地,法國葡萄加烈酒(Frenchvindeliqueur)和西班牙加列葡萄酒(Spanishfortifiedwines)在歐盟規範下,其最低酒精濃度是15%,若在去酒精後減少至10.5%,依然可以貼上新標籤「微酒精」;這樣的結果應該會令人感到相當矛盾和衝突.在無酒精的選擇方面,你我有必要確認酒精濃度,避開「輕」「微」「低」等類似字詞藏在背後的陷阱.以韓國規範來說,「Alcohol-free」(無酒精)代表酒精濃度低於0.05%,而「Non-alcoholic」(非酒精)則最高可達1%,別被「Free」或「Non」這樣的字眼模糊了判斷力.總而言之,細讀酒精含量的說明文字或者詢問店員,是消費者在購買前可以做到的明智第一步.﹝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Z世代不愛喝酒了嗎?如何從「清醒好奇者運動」解讀無酒精趨勢?▶要如何計算酒精濃度?早期竟會把酒倒在火藥上點燃確認藍色火焰!▶喝了也會微醺的無酒精烈酒?英國科學家開發出酒精替代新物質「Alcar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