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孩子在群體裡被別人排擠,或者相反的是那個頤指氣使排擠別人的人,很多父母都會憂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也變成團體裡的問題人物?!萬一真是如此,父母是否應該插手處理,避免孩子成為被人欺負或是討人厭的小孩?同時,父母主動介入孩子的人際紛爭(如果尚未涉及肢體衝突,僅是語言上的對立、摩擦),對於被欺負或是排擠別人的孩子真的有所幫助嗎? 譬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排擠,家長、老師於是出面幫他解決這件事,也許並未責備,只是好好的向排擠他的同學講道理,要求對方別再發生類似的行為,那麼確實可能沒有人敢再排擠這個孩子,因為別人知道他有大人撐腰,但是——惹不起你、就少理你,使得這個孩子終究還是沒有朋友、仍然被排斥. 這就是為何很多孩子都不願把自己在學校所發生的人際問題讓大人知道,就是擔心老師、父母一旦插手,反而讓自己的處境變得更糟. 比較好的做法是,先去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別人這樣說你,你一定很難過」、「沒有人要和你一組,難怪你這麼傷心」···然後協助孩子找出“別人為什麼這樣對我”的原因,以及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個狀況?可以如何解決?並且鼓勵孩子用他覺得有效的方法(孩子覺得有效的方法,他才會去執行,父母拼命塞給他的好方法,如果孩子覺得不可行,他也不會去做)去處理自己的人際問題. 反之,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團體中的小霸王,父母多半都會加以批評、遏制,或是苦口婆心的說理、勸導,但是當孩子還沒有因為這種態度、行為吃到苦頭時,他根本就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也絕不會想要改變,畢竟對孩子來說,耀武揚威的指揮命令或是排擠杯葛別人,本來就是一件威風、過癮的事,父母與其未雨綢繆的努力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如等待孩子終有自食惡果的一天. 所以父母應該做的是,從旁觀察孩子是否被自己行為的負面後果(朋友開始疏遠他這個小霸王)所困擾?!當孩子自己搬石頭砸到了腳(經驗到自然的行為結果),疼痛,就會促使他主動想要知道怎麼辦,則此時父母給予孩子的建議,就會被他欣然接受並努力改正了. 李顯文老師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17年諮商輔導經驗,歷任:吉隆坡關懷輔導中心、怡保心燈輔導中心諮商協助員,現任「高效能父母學(父母效能系統訓練)」資深領員.本文來自李顯文老師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