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ena媽咪今日要和大家分享"搖籃裡的科學家-認識嬰幼兒早期的學習歷程".我將搖籃裡的科學家-認識嬰幼兒早期的學習歷程中提到的學習發展階段整理如下:<< 作者:AlisonGopnik、ÁndrewN.Meltzoff、PatriciaK.Kuhl合著黃馨慧翻譯 出版公司:信誼>> 書中第五章-科學家對幼兒心智的新發現提到:即使是小寶寶,他們在出生時就帶著解讀世界的能力,隨著每個不同階段時期發展,從被動式接受資訊到促使他/她們去主動探索世界、學習更多的事物.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在對的時刻提供對的資訊給孩子,好讓孩子有能力去發展自己的行為模式.此外人腦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構造,並非像電腦輸入一個指令就會有固定的回應,小寶寶也是如此,會隨著時間變化而有不同反應. 例如當三個月的日本寶寶聽到由r逐漸轉變為l的錄音帶時,他聽到兩個不同的聲音.但是一歲寶寶聽到時卻是一個相同的聲音. 同一件事情,讓分別三個月、一歲和四歲大的三個孩子看待時,會發現出現不同的想法,因為隨著時間的增長他們會把事物處理成不同的表徵,然後用不同的規則來操作這些表徵.而造成這樣的變化,可能性就來自於隨著我們吸收的資訊越來越多,我們對世界的想法產生了改變.當輸入資料累積越來越多,我們就會把輸入的某些資料和其他的輸入資料做連結,而寶寶就用這種獨特又循序漸進的方式,將輸入的某些特定資訊彼此相連結,也將之與特定的輸出相連結.寶寶也有思考能力,他/她們所思考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影響他們下一部要採取的行動:要去做那件事情、要去處理那些問題、要做哪些實驗,甚至該聽那些話.寶寶會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進而改變他們原先的想法.例如:一歲大寶寶會伸手去拿一個新的塑膠鴨子玩具,放在嘴巴裡、敲敲浴缸邊、丟進水裡,然後看媽媽的反應.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寶寶會主動參與找出周遭事物運作的模式、測試假設和尋求解釋.寶寶並非我們所想像中沒有思考行為能力,他們的小腦袋瓜裡,蘊藏著許多科學家到現在還無法解開解釋的發展.寶寶從懷胎到出生新生兒時期,就開始被動式地接收資訊,再慢慢轉成主動式學習.所以不要再誤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她/他們的小腦袋瓜裡可是藏著無限的可能,身在這個資訊早就爆炸到外太空裡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陪著寶寶適時地因應各個階段做出調整,一同成長. 今天就藉由Abby老師影片介紹 嬰幼兒動能知覺瑜珈與感覺統合初期發展的結合.㊙️影片中有介紹-手腳交叉式動作與其用意. 下次再來教大家其他動作式的小技巧.關於Athena媽咪的育兒生活日誌: NanaAdventure 關於Nana老師的嬰幼兒瑜珈教學記錄: Nana老師-嬰幼兒動能知覺瑜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