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連一點小事也忍耐不了?孩子忍耐不了的原因,大致有三個.第一,因為孩子本身較為敏感.這是指那些從小在陌生的環境下特別容易緊張,或是環境稍微改變就難以忍受,或是在不安的環境下容易感到煩躁的孩子.不能說這些孩子較缺乏耐心,就算受到相同的刺激,這些孩子感受到的不適也比他人高出數倍,強度甚至可能達到極度痛苦、難受的程度.因此他們發出求救,希望藉此減緩自己不安的情緒.因為再也無力承受痛苦,只能發出希望父母盡快拯救自己的聲音.當然,在回到他們所能接受的程度之前,外在的一切都無法忍受.所以過度敏感的孩子,看起來像是嚴重缺乏耐心的樣子.第二,因為性格急躁.如果說第一類孩子是因為不安而焦躁,那麼第二類孩子則是因為衝動、無法專注而心情急躁.因為性急,便無法具體判斷當下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第三,因為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忍耐的方法.無論是沒有教導,還是教導的方式錯誤,這類父母大多也是缺乏耐性的性格.正如前述敏秀的案例,無論再怎麼說明情況,孩子也無法忍耐,於是媽媽跟著生氣,「喂!我不是跟你說過,媽媽正在餵妹妹吃?為什麼你連等一下也忍耐不了,非得這樣大吵大鬧?」這種情況,就相當於第三個原因.第一與第二個原因,多是由於先天的特質引起.所以我們必須無條件接受孩子的特質嗎?當然不是.會受到先天特質影響的孩子,主要是在新生兒期或是兩歲以下的嬰幼兒.但是在此之後,天生特質就不是絕對的影響條件.先天的特質,並不會讓孩子一生的性格就此定型.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各種交互作用與經驗的累積,性格才會逐漸成形.即使滿兩歲以前,孩子非常難搞,未來如何與父母互動、經歷過什麼樣的經驗,將會決定他未來南轅北轍的性格.例如有些孩子觸覺相當敏感,特別害怕洗頭.他們最厭惡的是水滴不停從臉上流下的感覺,也無法忍受肥皂水流進眼裡,刺激眼睛,造成視覺短暫模糊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應先讓孩子站好,做好避免水或肥皂水流進眼睛的預防措施後,再快速幫孩子洗好頭.這麼一來,孩子才不會變得更敏感.如果媽媽不能體諒孩子天生的特質,硬是將孩子夾在媽媽的手和腰間,臉部朝上,強行洗頭,那麼孩子甚至可能對無重力的狀態產生恐懼,變得更難安撫、更敏感.當孩子過於敏感時,父母會更害怕面對孩子,因為他們無力解決孩子可能出現的反應.於是在問題出現的當下,只好任由問題發生.那麼孩子也自然學不到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反之,誓言解決問題而給予更強烈的刺激,孩子將因此陷入恐懼.這麼一來,未來即使出現一點風吹草動,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受到攻擊.以為別人總是在攻擊自己的人,人際關係將日漸孤立,容易與他人形成對立的關係.即使他人無心說出的一句話,聽在他耳裡卻是不同的詮釋,急著追問對方:「你剛才說什麼?」直到對方道歉才肯罷休.即使彼此關係親密,只要發生一點不愉快的小事,可能立刻演變成敵對的關係.關於用錯誤的方式對待敏感的孩子,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怕生」.孩子過於怕生時,父母們使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父母對那樣的情況手足無措,孩子也痛苦,乾脆避免和陌生人接觸的機會.我曾經遇過有位媽媽,只有在清晨才推著嬰兒車外出散步.如此一來,孩子完全失去了發展人際能力的機會.即使孩子覺得痛苦,又得承受短暫的壓力,也不應該隔絕所有刺激.第二,接觸更多陌生人,讓孩子自行克服困難.這也不是恰當的方法.對於嚴重怕生的孩子,如果持續施以強烈的刺激,孩子只會變得更加神經質.別說是改善怕生的問題,孩子甚至可能變成更怕生、更敏感的孩子.雖然沒有必要刻意接觸更多陌生人,不過試著讓孩子過著正常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降低對陌生人的警戒心與恐懼,並逐漸增加與陌生人接觸的經驗.唯有如此,才能將這些經驗導向好的方向,使其內化為改變自己的力量.例如登門拜訪親戚,當孩子哭得淅瀝嘩啦時,應將孩子抱起,停留在原地.因為此時抱著孩子離開,一回到原本位置後,孩子又會繼續哭.如果已經進入屋內,別急著移動位置,先將孩子抱著不動.此時,旁人不可盯著孩子看或是和孩子說話,這也是另一種刺激.面對陌生人而承受壓力的孩子,正艱難地對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刺激.如果又出現新的刺激,孩子將無力承受.即使用購買糖果、巧克力或是玩具等誘惑安撫孩子,也無濟於事.孩子嚴重怕生時,所有人只要與孩子保持稍遠的距離,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在孩子的哭聲減弱之前,媽媽只需要持續輕拍孩子的背,輕聲說「沒事,別怕」.孩子哭了一陣子後,轉向四周察看,確定這段時間沒有任何人對自己造成威脅,也沒有發生任何事,便可逐漸鎮定下來.於是對陌生環境的正面經驗再添一筆.藉此,孩子將可自行習得緩和怕生情緒的方法.在過於敏感的孩子中,當然也有大量暴露在陌生的環境下,就能達到改善效果的情況.假設孩子每次到了大賣場,就用手把耳朵摀住,全身害怕得瑟縮起來.原因可能是賣場內人來人往,各種聲響吵雜,因而對此感到恐懼.所以孩子每次走進賣場內,總是放聲尖叫.此時父母千萬不可對孩子動怒,責備孩子:「大賣場都這樣吵吵鬧鬧的,哪有安靜的大賣場啊?難得來一次,都是你把事情搞砸了.」如果父母這樣責備孩子,孩子將更難克服自己敏感的情緒.這時,父母其中一人不妨將孩子帶出賣場外,坐在戶外的長椅上.一邊吃著賣場內買來的冰淇淋,一邊在賣場外等待.而另一人買完東西後再出來.如此一來,孩子將留下「那天去大賣場還算愉快」的記憶.那麼父母下次提議「一起去大賣場吧?」的時候,因為之前留下好的記憶,孩子自然欣然同意.這次到了大賣場,多停留一陣子後,孩子感到不自在時,再離開賣場即可.像這樣讓孩子在不適感逐漸緩解的情境下持續進行練習,是最好的解決之道.文章出自:<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三采文化出版